在剛剛結束的企業家論壇深圳高峰會上,一群特殊的年輕嘉賓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他們是入圍央視“贏在中國”108將中的25名創業精英。在論壇中,他們的項目和創意引起不少企業家、投資銀行的關注。
近年來,“贏在中國”、“期貨演習”等鼓勵個人創業的活動日漸增多,從而大大激發了全社會創業的激情。這次選手們來到深圳,大家感興趣的并不是誰輸誰贏,而是比賽給我們帶來另一種啟示。那就是,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借鑒創業比賽的形式,在分配創新及科技基金時也能做到公開公正,讓創新基金的發放更加透明化。
長期以來,創業者和資本一直都在互相尋找,在新經濟時代,兩者的結合顯得更為迫切。而創業比賽通過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層層公正評選,使有前途的創業團隊脫穎而出,真正做到“好鋼用在刀刃上”,讓創意和資本結成最好的姻緣。
作為創業活動的重要支持者,政府部門一般都設有鼓勵創業活動的專項基金。各種名目的創業及科技扶持基金體現了政府對創業活動的重視,但一些地方程序的不透明讓政府支持無法落到實處。由于申請、審批環節的繁雜,讓很多創業者摸不著頭腦。
于是所謂“基金掮客”應運而生,他們利用對審批流程的熟悉、相關部門的人脈資源幫助企業獲得扶持基金。還有一些中介機構利用為企業準備基金項目申報材料的過程,以不正當手段謀取高額回扣。這種灰色交易,必然導致創業基金的流失。而且操作的不規范很容易導致創業基金名不符實,如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傳統行業經常能得到創業基金,而真正的創業者卻被拒之門外。
要改變這種狀況,透明化是最好的辦法。政府部門可以向創業比賽取取經:申請條件盡可能細化、評選過程更加公開,其中的關鍵環節是結果公示。一個公平的比賽,勝利者必然經得起考驗。政府部門只要把創業基金“獲獎者”的“得獎理由”向公眾公開,大家自然能看到過程是否公平,對自己能否達到相應水平也是個參照。另外,有關部門可以考慮建立“投放效果回訪制”,考察企業是否把創業基金“物盡其用”,這也是衡量政府所發放基金效果的重要指標。在評選透明化方面,“贏在中國”是一個范本,它的成功讓我們思考,政府部門的創業基金能否有新的突破,通過大眾傳媒把評選過程全部公開,接受全社會的監督?
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充滿激情的年輕人,“贏在中國”的“108將”無疑是一群幸運兒,因為他們生在今天這個創業的黃金時代。
但是,我們要實現創意中國、創意深圳,僅有一個“贏在中國”是不夠的。如果想要更多的“108將”源源不斷涌現,政府部門必須在政策、制度層面給予實實在在的支持。在這方面,政府需要改進的環節還有很多,把創業基金發放透明化是一個重要進步。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