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推進自主創新戰略再出重大舉措:五年內推2000家企業參加“創新型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
中小板上市可獲310萬資助
【本報訊】深圳推進自主創新戰略再出重大舉措。為進一步鼓勵、引導深圳市自主創新企業通過改制、私募融資、公開上市而獲得資本市場的有力支持,并幫企業突破在管理、融資和市場開發等方面遇到的“瓶頸”而迅速發展壯大,市政府推出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的重要支持網絡和資本市場“綠色通道”——“創新型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該計劃引人關注的是,深圳企業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最多可獲310萬元資助。
昨日上午,市科信局、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國(華南)國際技術產權交易中心共同舉辦“創新型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推介會,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應力和省科技廳副巡視員蔡炎出席并講話。助推2000家企業參加“路線圖計劃”
據悉,深圳市近期啟動的“創新型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首要的目的,就是要以一定的政府資金投入,依托華南交易中心,構筑多層次資本市場平臺,聚集各種創新要素、資源,有效解決深圳市廣大中小科技型企業面臨的融資、發展問題。
據市科信局負責人在會上介紹,實施這一線路圖計劃,目的就是要對處于創新發展過程中的中小科技型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創新環節”上予以大力支持。前不久市里推出的科研資金安排,已做出明確的資助計劃:凡入選該計劃的自主創新型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可獲得10萬元資助經費;進入上市輔導期,可獲得100萬元資助經費;在海內外證券交易所上市可獲100萬元資助經費,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可再獲得100萬元追加資助經費。這樣,根據幾個階段的資助疊加申請,企業在參加整個成長路線圖計劃過程中,最高可獲得310萬元資助。
市科信部門的計劃是,在未來五年內,在全市吸引約2000家企業參與路線圖計劃,有力推進深圳自主創新戰略的實施和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步伐。
加快優質中小科技型企業上市進程
深交所副總經理陳鴻橋昨日表示,廣大深圳中小科技型企業,應抓住機遇,利用深交所這個良好的融資、上市平臺,盡快“做大做強”,并推動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再上臺階。
陳鴻橋在介紹中小企業板目前良好的發展運行情況時提出,目前,無論從“基本面”還是“硬條件”講,深圳市中小科技型企業在利用資本市場方面,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深圳市擁有為數龐大、創新能力極強的一批中小科技企業,基本條件處于全國前列;二是一些優質的科技型企業,科技“含金量”較高,而且具有較強的國際市場開拓能力;三是培養了一批素質較高的職業經理人和創業者;此外,深圳企業具有濃厚的市場競爭意識,運作較為規范。這些,都使得深圳在培養“后備上市資源”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國內首個股權私募融資制度推出
“這次發布和推出‘路線圖計劃’,最大的創新和亮點,還是華南中心在國內首次推出了面向股份制企業、基于合資格投資人注冊登記制度下的股權私募融資制度。”華南交易中心運營機構——深圳高交所總裁常進勇表示,以前,一說起私募融資,就讓人想到“非法集資”——那時因為這方面存在法律缺失和空白,近期,隨著新《公司法》、《證券法》以及新修訂的《合伙企業法》出臺,私募融資的法律障礙已徹底排除。華南中心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在第一時間,參照美國等國際資本市場慣例,根據國情,首次推出的國內第一個基于合資格投資人注冊登記制度下的股權私募融資制度。
據悉,根據這一股權私募融資制度:凡具有一定專業投資經驗和個人金融資產達到規定數額的自然人以及專業機構投資者,都可以在華南中心注冊登記為“合資格投資人”,并作為華南中心場內特定的投資群體,將參與、支持路線圖計劃中的創新型企業的股權私募融資。
預計華南中心此次推出的“合資格投資人注冊登記制度”和私募規則,將為企業的股權私募提供有效的操作平臺,極大地激發全市科技企業參與這一計劃的熱情,并助推深圳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和建設,為中小企業發展創新和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