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或許真是一個輪回。西部與中亞的溝通,再次受到世界矚目。仿佛“絲綢之路”重現,如兩千多年以前。
10月的烏魯木齊,顯得十分的熱鬧,行人比往日多了很多。許多酒店的大堂里,都掛著“客滿”的牌子。會議室盡是政客和商賈,即便偶有空閑的,也早早就被預定。這座充滿生機的城市,迎來了不尋常的節日。
10月16日到24日,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論壇(CAREC),先后在此召開商務發展論壇,以及第5屆部長會議。
對于中國西部諸省份,尤其對于新疆自治區來說,這是一件難得的盛事。正是在CAREC的兩次會議上,它們看到了更多發展的機會。
中國西部地區的未來,與中亞鄰國的發展相連。CAREC成立于1997年,它的成員國目前有8個,即中國、阿富汗、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塔吉克斯坦及烏茲別克斯坦。
另外,包括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伊斯蘭開發銀行等6個國際組織,以及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都作為發展伙伴參與合作。
靈活的外資政策
“這次會議沒有白來。哈薩克基本上已經同意,下月我就去簽采礦合同。那里的鎢礦是全球最多的!”董志平顯得十分興奮。在過去二十多年里,這位浙江紹興商人,一直在新疆做皮毛生意。現在,他打算轉行。
讓他興奮的不僅是合同。董志平告訴《財經時報》,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在CAREC會上說,政府將給出具體的政策,鼓勵企業去中亞投資、發展貿易。“有政府支持心里就有底了。”
對董志平來說,易小準的承諾是好消息的全部,但對西部十省、以及中亞諸國來說,它只是好消息的一部分。
易小準還表示,在西部發展戰略之下,中國將在西部地區,向外資開放更多領域。同時,鼓勵更多國內公司“走出去”,發展與中亞鄰國的經濟和技術合作。
對此,政府早已有所表示。去年12月,為鼓勵外資銀行參與西部開發以及東北振興,國務院曾特別批準,提前開放蘭州、銀川等5個城市的人民幣業務。
“這兩項戰略的執行,不僅有利于推動西部發展,也將給中亞鄰國帶去無限商機。”易小準說。
根據商務部提供的資料,中國對CAREC成員的投資,正呈快速增長的態勢,累計投資已經超過70億美元,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電信、機電、輕工、農業等領域。
改變貿易結構
在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商務部研究院一位研究員表示,從比較經濟效益來看,中國西北部不如東部,因此,外資乃至中國東部的資金,不愿意去西北部投資。
“因此,政府正考慮調整有關政策,加快西部地區的經濟改革,使投資者能有利可圖。具體的內容還不能透露,但就快公開了。”
這位研究員告訴《財經時報》,由國務院西部辦牽頭編制的《西部大開發“十一五”總體規劃》草稿,目前正在進一步修改完善中。這個“十一五”規劃確定,要與鄰國積極進行經濟、技術合作。
“隨著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加速發展,CAREC地理相鄰、經濟互補的優勢正充分發揮,貿易投資往來更加頻繁,互利合作活動不斷深化,展示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易小準表示。
商務部提供的數據是,中國與CAREC成員的貿易額,在2005財年,已經達到98億美元。而在1997年CAREC成立時,貿易額僅為10億美元。今年前8個月,貿易額為84億美元,同比增長44%。
專家告訴《財經時報》,在與中亞鄰國的貿易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貿易結構過于單一。主要是出口日用品、進口原材料,另外,也缺少重大項目的依托,貿易增長很難取得質的突破。
“因此,必須改變現在的貿易結構。中亞鄰國最希望的是,能進口更多機械設備、電冰箱等,向中國出口更多有色金屬、化肥等產品。”
大力發展交通
實際上,制約與中亞鄰國貿易的因素,還包括交通。而最近的消息表明,這個因素將被盡力排除。
10月20日,CAREC簽署一份《綜合行動計劃》。這份計劃表示,在2006至2008年的規劃中,CAREC將繼續把重點放在交通、能源和貿易領域,包括25個主要項目,總投資額達14.5億美元。
2005年,CAREC曾制定交通行業五年行動計劃,并在2005和2006年度,獲得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10.2億美元的資金支持。
10月19日,交通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李光靈,在出席中亞合作論壇時表示,中國將建設12條主要公路,以促進與中亞國家的貿易。其中,有5條將于近期重點建設。“有的已有突破性進展”。
在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亞洲開發銀行中亞區主任奎格稱,CAREC的多邊機構伙伴,包括亞洲開發行、世界銀行、IMF等,將提供13.8億美元的支持,以構建中亞區域交通運輸網絡。
這位官員估計,在數年之后,中亞區域鐵路貨運每年將增長2%至3%,公路運輸每年將增長4%至7%,“中亞將成為連接東亞和歐洲的重要中繼平臺”。
新疆是CAREC項目在中國的主要執行區。《財經時報》了解到,為了落實這些項目,國務院已建立一個協調機制,有發改委、財政部、外交部、交通部、新疆自治區人民政府、商務部等10個部門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