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資金挺進中部 六位省長爭相吆喝
“我們對中部的石化項目投資非常有興趣!”4月27日下午,武漢廣電大樓31樓多功能廳,第三屆中博會“可持續發展城市市長”論壇剛剛結束,阿曼蘇丹駐華商務處首席代表劉英仍然興致勃勃地對武漢市市長阮成發說。
看中中部商機的不僅僅是劉英。在4月26日至28日于武漢召開的第三屆中部貿易博覽會,共有來自全球153國家和地區的近六萬名境內外客商。其中,世界五百強企業有328家到會。此次中博會共發布招商項目10510個,有160家投資企業和287個海內外投資商與中部六省的1358個項目進行了“一對一”、“面對面”洽談。
“這次中博會,國外及沿海有近萬億資金涌向中部,是歷屆中博會規模最大的一次。”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博導伍新木教授說。
6位省長爭相吆喝
中博會期間最忙的人,或許是中部六省的省長們:幾天來,6位省長幾天來馬不停蹄地奔波于武漢三鎮,向中外客商吆喝本省商機,共商中部崛起大計。
“只有大開放,才能實現大發展。”湖北省省長李鴻忠說,國際資本和沿海地區產業加速向中國內陸轉移,湖北產業基礎較好,特別是80萬噸乙烯、富士康及中芯國際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上馬或建成投產,為湖北承接產業轉移、加強合資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河南省代省長郭庚茂表示,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第一農業大省、第一糧食大省、第一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和第一糧食轉化加工大省。為此,河南將突出承接產業轉移這條主線,選準領域,創新方式,搭好平臺,優化環境,積極推動國際國內資本、產業、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落戶河南,在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中發揮更大作用。
憑借能源資源富集的戰略優勢,山西省省長孟學農宣稱,山西將圍繞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的目標,以循環經濟的路徑加速改造煤炭、焦炭、電力、冶金四大傳統產業,鞏固提升裝備制造、有色金屬、化學工業、建材工業的產業基礎,為承接產業轉移奠定堅實基礎。
湖南省省長周強則說,湖南將進一步強化措施,完善政策,在多領域加強與中部各兄弟省份的合作,共同推動承接產業轉移,以產業的加速崛起,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說起中部崛起,安徽省省長王三運滿懷希望。“安徽居中靠東,沿江通海,是與長三角接壤最多、距離最近的省份,正在成為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已經站在擴大對外開放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前沿位置”。
“企業要發展,必須善于打破地區界限,在全球范圍內整合資源、能源、人才、技術、市場為我所用。”面對產業轉移的大勢,江西省省長吳新雄向轉移企業伸出了橄欖枝:“中部地區資源、能源、勞動力、人才優勢明顯,市場空間巨大,投資中部,有利于先人一步、高人一籌獲取競爭的新優勢。”
萬億資金力挺中部
在當日的開幕式后,湖北省共簽約173個項目。其中,該省能源集團與中國廣東核電集團簽署投資了468億元的大畈核電項目。
此外,一批涉及中部企業的重大項目也在儀式上簽約,其中包括湖北科技投資公司與深圳中航集團合作投資30億元的4.5代TFT-LCD項目、波蘭Enea和武漢國測共同投資5億美元的風力發電項目等。
“諾基亞、愛立信、富士康等一批消費電子業界的500強企業都已在湖北設廠,這促使我們來考察湖北市場。”索尼集團副總裁、索尼(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篠靜雄先生說。他看中了中部的消費電子產品市場,他認為,這里的市場,已經相當成熟。
前來參加會議的波音公司副總裁、波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王建民說:“對航空業而言,制造業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服務和技術。一架飛機能創造250個直接的高科技就業機會,如機長、工程師等等,還能影響2500個間接的就業機會,我這次就是來了解中部在服務和技術方面的長處,為今后的合作打基礎。”
在境外產業向內地轉移方面,曾蔭權稱,為鼓勵港商將生產線轉移到中西部地區,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去年8月及12月帶領企業界代表,先后到湖南郴州和江西贛州考察。“就以贛州為例,我已知道有超過1600家港資企業在那里設置生產線。”
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政務部長李奕賢亦有同感。李稱,中國中部與沿海省份相比有好幾項競爭優勢,工資是其一。據李奕賢的了解,安微省和江西省平均月薪分別比廣東少32%和40%。過去6年,新加坡對中部六省的投資增長30%。
西進的動力
4月26日,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中博會萬商西進論壇上表示,商務部將在七個方面做好工作,推動產業轉移,促進中部崛起。
一是擴大中部地區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范圍。在確定南昌、武漢、合肥等9個中部城市作為重點承接地的基礎上,繼續擴大承接地范圍,完善配套優惠政策,帶動中部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
二是引導外商投資中部地區;三是支持中部地區發展現代商貿流通;四是鼓勵中部地區優化進出口產品結構;五是支持中部地區積極發展服務貿易;六是支持中部地區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七是繼續支持中部地區加快培養商務人才。
此外,國家商務部還與西門子、日立、殼牌等18家跨國企業簽訂聯合推動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協議,并重點引導這些跨國企業把服務外包基地放到中部,促進中部地區外包產業發展。
同時,伍新木提醒,中部省份也可借沿海產業向中部產業轉移機會,按照“兩型社會”的要求,有選擇性的進行招商,從而實現中部產業的結構性調整,達到提檔升級功效,避免走沿海城市“污染-治理-污染”的老路。
曾蔭權直言,在珠三角地區的企業向中部轉移,還有不少顧忌:一是中西部地區制定的優惠政策是否有延續性。如果有清晰長遠的政策,這些在沿海的港資企業就會有信心在新的地點投資。二是企業重視承接地的配套設施,特別是運輸基建以及物流和環保設施,以方便產業鏈的整體轉移。三是充足而穩定的土地、人力和水電資源亦很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