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評估做了嗎?政府政策用了嗎?”………
“我準備投資9萬元錢在沙坪壩土灣小學旁邊開一家安踏品牌專賣店,店址我都已經選好了,準備5月份就簽協議,預估營業額每個月可以上萬元。”在重慶眾泰農民工學校組織的一場創業培訓課上,來自榮昌縣仁義鎮的農民工向蘭向老師提出了自己的創業項目。
“土灣小學附近現在有安踏專賣店嗎?如果有,我勸你暫時不要考慮這個項目。”創業老師鄧熹提醒向蘭,品牌服裝專賣店店址的選擇一定要慎重,一般而言,店與店之間的直線距離不應少于1.5公里,如果店面過于密集就很容易分流客源,想要實現盈利很困難。
雖然創業項目被潑了冷水,但向蘭沒有灰心,反倒很感謝這種提前“預警”,“事前我考慮確實不是很全面,沒有做必要的風險評估,品牌專賣店最怕遇到同質化競爭,如果真把這個店開了起來,全部投入都可能泡湯。”
記者發現,一個創業項目被老師否決的場景在農民工創業培訓課上經常發生,“我們的工作就是要為農民工創業理清思路,提供建議減少風險,幫助他們做好創業項目的評估工作,克服商業盲區,用好用足政府的優惠政策。”鄧熹告訴記者。
永川區大安鎮的返鄉農民工譚遇來就是在培訓中學到“項目復制”的技巧,有效地規避了市場風險,實現了成功創業。譚遇來以前在江蘇鎮江一家餐館打工,學到一門制作彩色豆腐的手藝。返鄉后,譚遇來經過市場調查發現重慶主城區很少有出售彩色豆腐的店鋪,2009年2月他就在沙坪壩區半月樓附近開了一家彩色豆腐食品屋,結果大受歡迎,目前每天的銷售額都在200元左右。
譚遇來告訴記者,他之所以會想到開辦彩色豆腐食品屋,主要是參照了培訓課上學到的“項目復制”思路,“我聽說不少農民工將自己以前打工時所從事的行業或熟悉的工作進行了‘項目復制’,作為自主創業的項目都取得成功。重慶會做彩色豆腐的人很少,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創業機遇。而開辦食品屋應該怎么辦工商執照,怎么申請2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這些知識我也是從培訓班學會的。”
“從‘打工仔’變‘小老板’沒那么容易”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很多農民工都有創業的沖動和激情。數字100市場研究公司提供的農民工創業意愿調查就表明有63.7%的務工者敢創業,只有20.1%的務工者不敢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