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心重新來過的丁磊嘗試讓網易轉型,他宣布投資開發網絡游戲《大話西游》,同時與移動電信商大力開發短信業務。丁磊的冒險證明他是中國互聯網產業中直覺最好的企業家之一。網易在2001年又虧掉了2億元,不過,能快速帶來現金流的網絡游戲和短信業務最終還是拯救了這個30歲的年輕人。
危機中決定不轉型的則是馬云。雖然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但馬云鐵了心要在該領域一條道走到黑。這年冬天,他飛赴日本向投資人之一的軟銀公司孫正義匯報公司情況。作為投資了全球一百多家互聯網公司的傳奇人物,此刻的孫正義資產已經縮水95%。
那天,聽完前來匯報的各國CEO們的發言后,孫正義幽幽地說,“今天前來匯報的CEO,所說的話都與我當年投資他們時說的不一樣了,只有馬云還在說當年說過的話。”
回到杭州后,馬云對外界宣布,明年阿里巴巴將賺錢,媒體問:“盈利目標是多少?”他爽快地答:“1塊錢。”
制造業“大起”
相比互聯網產業的“大落”,此刻的中國制造業卻突然有了一種“大起”的感覺。
2001年中國加入WTO,與之相伴的是,在彩電、洗衣機、冰箱、空調、微波爐、摩托車等產品中,“中國制造”均已在世界市場份額中名列第一。
加入WTO,一些不對民營資本開放的領域開始“城門初開”。2001年11月9日,國家經貿委發布了第六批《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一款名為“吉利JL6360”的陌生車型榜上有名。來自浙江的草根企業家李書福,意外地拿到了第一張民企造車許可證。
在汽車史上,這是一件“破天荒”的事件,吉利的出現意味著民企造車第一次得到了政府的正式首肯。它被解讀成中國加入WTO后的重大產業開放新聞。不過,這一天距跨國資本被允許進入中國汽車業,已整整23年。
李書福是浙江臺州人,1982年,高中畢業的李書福向父親要了120元買了一架照相機,在臺州街頭巷尾為人拍照賺錢。這是一個血液里流淌著豪賭基因的人。他曾回憶說,“小時候我賭過錢,比方說贏了1塊錢,全放下,變4塊了,有些人贏了1塊錢,就收回5毛,他贏的錢明顯比我少得多。但我這種弄法,可能最后一分也不剩。”就如同他描述的,后來的二十多年里,李書福每次都把賺到的錢“全放下”,賭到一個行業里。他拍照賺了點錢,一年后就去開了一家照相館,再多賺了點錢,一年后就去辦了一個冰箱配件廠,又賺到錢了,兩年后他索性辦起一家名叫北極花的冰箱廠。冰箱廠畢竟還是很賺錢的,他很快成了當地有名的千萬富翁。
1993年,李書福又回到臺州繼續“放下”,他決心要造摩托車。李書福一點也沒有做摩托車的經驗,不過,他天生就是繞開紅燈走的天才。沒有技術,就四處挖人,沒有圖紙,就拆了別人的車子依葫蘆畫瓢。吉利摩托車賣得很好,讓李書福成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只是1997年,這個不安分的臺州人突發奇想,宣布要造汽車。
李書福當時擁有資金1億元左右,他大了膽子對外宣稱“投入5億元”,可是,即便是5億元這個“大數字”,在汽車界聽來也是可笑的。與李書福同省的另一個著名民營企業家萬向集團的魯冠球當時也有造車夢想,在蕭山家中,他常年把一張汽車風景畫掛在醒目的墻壁上,日日視之,夜夜思之。當聽說名不見經傳的李書福要造汽車時,他大吃一驚,然后很老實地說,“造車一要政府許可支持,二要上百億元的資金,萬向還沒有準備好。”
民營企業造車最大的障礙還是政府許可,李書福依然尋求“變通”。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他的汽車許可證來自四川德陽的一家監獄。該監獄下屬有一家汽車廠,李書福注資取得了70%的股權,然后取了一個跟全球最大飛機制造商美國波音完全類似的廠名——四川波音汽車制造有限公司。
廠名叫波音,車型像夏利,車價僅如一輛高檔豐田摩托車。1998年8月8日,李書福的第一款汽車“吉利豪情”正式下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