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楊毅昨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規定,兩岸將于明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早期收獲計劃,繼10月28日大陸首批實施5個服務貿易部門早期收獲開放措施后,又將有6個服務貿易部門對臺開放,包括專業設計、醫院服務、民用航空器維修、銀行、證券、保險。
在大陸設獨資醫院不受地域限制
根據相關協議,從明年1月1日起,大陸醫院服務部門將對臺開放。為配合這一政策執行,昨日,衛生部、商務部印發的《臺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設立獨資醫院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投資2000萬元人民幣,就可以在大陸設立一家臺灣獨資醫院。
此前,臺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設立獨資醫院僅限定在上海市、江蘇省、福建省、廣東省和海南省,待遇和設置標準與大陸民營醫院相似。《辦法》提出,臺資醫院在大陸設立獨資醫院將不再受地域限制,相關執業行為也有了明確的法律法規約束:臺資在大陸設立一家獨資醫院,可自主選擇經營性質為營利性或非營利性,三級醫院的投資總額不能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二級醫院投資總額不低于2000萬元人民幣,來大陸開辦的臺資醫院規格必須符合二級以上醫院基本標準。在收費標準方面,在大陸開設的臺資獨資醫院的醫療收費價格按照大陸有關規定執行,營利性臺資獨資醫院的稅收政策按照大陸有關規定執行,這意味著,臺資醫院和大陸民營醫院一樣享受稅收優惠,即免征營業稅。
衛生部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孫東東表示,臺灣整體醫療資源中,私立醫院占大多數,近年來,大陸很多醫院管理學者經常前往臺灣學習當地先進的服務理念,“臺灣和大陸的醫療技術各有所長,未來加強合作有望使雙方在取長補短的過程中共同進步”。
孫東東說,臺灣服務者在大陸開設醫院最主要的是要適應大陸的行政管理模式,在利好政策不斷推出后,臺資醫院在大陸的經營也會越來越好。
盡管大陸醫療行業必須要做好迎接臺資醫院較為“另類”服務理念的準備,但相關專家指出,臺資醫院的進駐對廣大藥企以及醫療器械生產銷售商來說,是不錯的契機,大陸醫院也應爭取與臺資醫院進行更緊密合作的機會。
民航業迎來利好
除了醫院服務部門,專業設計、民用航空器維修等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的放開,也備受關注。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認為,臺灣市場較為狹小,市場需求相對來說也較為單一,而大陸市場更廣闊、需求更多樣,會刺激臺灣從業者依據大陸需求進行服務和技術改革,“專業設計和民用航空器維修對臺開放,會促進臺灣相關技術和服務進一步提升,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則表示,大陸民用航空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需要相關產業助力發展,“專業設計和民用航空器維修的開放,會為大陸相關行業帶來新的理念和技術”。
宋泓同時指出,歐美等國一直限制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但對臺灣的出口政策較為寬松,如果大陸對臺開放技術含量較高的領域,有助于接觸國際高科技產品,帶動科技進步。
大陸中小企業融資難可能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開放的6個部門里,金融業占據半壁江山。王建民認為,臺灣金融業起步較早,金融體系發展更為充分,與國際接軌經驗更為豐富,金融產品更為多樣化,“尤其是在金融服務水平上,臺灣有很大優勢,這既會為大陸金融行業帶來市場壓力,也會促進大陸金融業改革創新和發展”。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曹建海進一步指出,臺灣中小企業眾多,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設計的融資產品和融資方式較大陸更為多樣化,服務也更為先進,對臺開放后對大陸中小企業是利好消息,也會促使大陸金融業在中小企業信貸領域創新發展。
如何使兩岸金融合作達到預期?曹建海認為,在政策支持下,兩岸金融機構要加強溝通和交流,合理布局、形成金融網絡,更有利于兩岸之間的經貿往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