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時代不追求盈利
新京報:從獲得牌照一年來,拉卡拉最大的變化是什么?
孫陶然:牌照發放之后其實政策更加明朗了,可以更加大力度地推行之前的規劃。
獲得牌照后,拉卡拉又增加了第二條產品線,為小微企業提供POS收款服務。第三條產品線則是針對現在比較受矚目的個人刷卡支付市場。
新京報:業務條線擴充意味著新的投資,拉卡拉是不是做好了短期內不盈利的打算?
孫陶然:在跑馬圈地的時代去追求盈利不是最好的一個選擇。另外我認為,企業在一個低規模的基礎上盈利沒有意義。
新京報:前幾天的信用卡還款卡殼事件反映出第三方支付企業與銀行間的微妙關系,你怎么看?
孫陶然:第三方支付企業所針對的客戶和提供的服務很大程度上是銀行的一些死角,所以從主流業務上來說兩者是不沖突的。另外,第三方支付企業做得越好,規模越大,也意味著銀行的收益越來越高。從本質來講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沒有3億別來玩
新京報:這一年來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發展有沒有出現分化?
孫陶然:已經出現了。在過去一年,已經有一些匆忙組建拿到牌照的公司要么關閉了,要么原地踏步。
新京報:3至5年之后有多少家企業能生存下來?
孫陶然:形成規模的任何一個行業的容量也就是三四家。3至10名可能只有很小的市場份額。
支付是一個投入比較大的行業,現在進入支付市場的話起步門檻大概3億,沒有3億人民幣就別到這個市場玩。但是有了這個錢,也并不意味著你在這個市場能做出什么太大的動靜。
這個行業現在確實很熱,100多家拿到牌照的和正在等待拿牌照的手里融到了很多錢,有點像去年的團購,大量資金涌進來。但是如果沒有商業模式和核心競爭力,錢和牌照解決不了你的市場問題。
孫江濤 細分領域仍有機會
5月份拿到牌照后對我們業務的拓展有非常大的推動。2011年全年,錢袋寶在移動終端上的累計交易量是50多億人民幣,但這個數字在2010年還是零。
“躲開”互聯網支付
新京報:當時為什么想來做第三方支付領域?
孫江濤:從產業格局角度來看,支付寶、財付通這類的行業大佬其實已經把互聯網支付做得很成熟了,像我們這樣2008年、2009年左右進入行業的支付企業,在PC端的互聯網支付上已沒有太多的機會,所以我們將定位放在移動支付上。
新京報:很多大牌、有先天資源的企業都開始做手機支付了,錢袋寶不怕嗎?
孫江濤: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行業大佬們雖然也涉足了移動支付,但實際上在精力投入、人員投入和資金投入上,跟我們比起來都會有差距,這是公司發展戰略所決定的。
另外從移動支付業務的實現來說,我們側重于與銀行合作。這是我們跟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有非常巨大的不同點。
只想做個細分領域的諸侯
新京報:很多第三方公司開始更大規模地跑馬圈地,整個行業是不是還屬于燒錢的態勢?
孫江濤:比較大的公司,資源非常豐厚,同時擁有多輪的國際、國內的VC投資。他們在做支付的時候,走的還是傳統互聯網或者團購的路線。先燒錢賺取用戶數量,把“隊友”都熬出去了再去賺錢,拼的不是產品也不是服務,拼的只是資金的量、融資的規模。
我們更希望在細分領域中,創造有價值的特色和有優勢的產品,做一個細分領域的諸侯。
新京報:一年下來,你覺得支付行業遇到的問題主要是什么?
孫江濤:現在第三方支付機構發展所遇到的最大障礙,一是創新,二是價格戰。
創新速率的減緩一方面是因為監管的加強,這是一把雙刃劍;另一方面則是行業中某些企業缺乏創新意識,抄襲情況時有出現。
價格戰則相對好理解,在競爭無序化狀態里,產品和服務差異不大,就打價格戰,而要解決價格戰就要靠差異化的服務,讓商家不太關注交易價格的問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