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的秘密?
對于這樣的事情,當地一些警察甚至私下表示:“李有兵所犯的錯誤根本不算個事。”
之所以“根本不算個事兒”,因為這種事在當地早已見怪不怪。
本報記者從多個知情人處獲悉,找關系花錢就能辦“雙戶口”,在不少地方已是公開的秘密。2008年,一個地方公安局曾招過一批月薪200元的編外警員,由于多年未能落實編制,這批人員被允許在當地公安系統內選擇其他崗位任職。據其中一名警員回憶,當時誰要是能夠去下轄各派出所負責戶籍工作,就會成為大家羨慕的對象,因為這個崗位有不菲的灰色收入。
多名知情人士對本報稱,辦理“雙戶口”的,一種是普通老百姓,為同時享受農村戶口和非農戶口各自的優惠。這部分人來辦理時,會主動向戶籍警奉上價值不等的財物,“高的上千元,低的就一條百余元的香煙。碰上好說話的警員,也許一包香煙就能搞定”。
另一種人則與“房姐”龔愛愛情況類似,“需要多個戶口、身份,方便做生意”。這部分人,多半是關系戶,打了招呼的,戶籍警一般不會刁難,辦事人通常送一兩條香煙“表示一下”。
而戶口辦理過程非常簡單:找個愿意接收的鄉鎮,讓鄉里出具一張接收證明,拿給轄區所屬派出所戶籍警,簽字蓋章、上網錄入即可。
一項本該異常嚴格管理的制度,為什么如此容易進行違法違規操作?在當地一些人看來,這根本沒什么了不起:“誰都清楚這里面的門道。”當地一名警察說。
“看人辦事”則是多數戶籍警的行事方式,碰上不懂“規矩”的普通老百姓就要給他留個教訓,有的警員甚至為一張臨時身份證明索價500元。
腐敗者的保險箱
事實上,由戶籍制度混亂衍生出來的怪現象不僅限于一地。
另外一個省份一名派出所所長對本報坦言,從前未聯網時,戶籍管理是很混亂的,“在這兒可以辦,在那兒也可以辦”,即使是聯網了,管理變得相對規范,但仍有空子可鉆。
主要的空子存在于戶口補錄和戶口遷移這兩個程序里。
據該所長介紹,由于過去計劃生育與戶口掛鉤,有的家庭因為貧窮等原因,未繳納“超生”子女的“社會撫養費”(計劃生育罰款),導致有相當數量的人沒有戶口,成為所謂“黑戶”。在一些地方,特別是農村,只要不讀高中,不當兵,不當官,沒有戶口對生活的影響也不太大。所以有些人一直到成年也沒有戶口。針對這種情況,公安部啟動補錄戶口的工作,只要村里證明某人是本村的人,就可以為其補錄戶口。一些人就鉆這個空子,讓村里開假證明,取得合法戶口之外的非法戶口。
在戶口遷移過程中做手腳,也是辦非法戶口的一種手段。根據規定,辦理戶口遷移,需要原戶籍所在地出具戶口注銷證明,新的落戶地才予以受理。但是有的人不注銷原有戶口,而是辦一套假的注銷手續,甚至用一個假名字來辦這個手續,蓋個假公章,有的落戶地沒有足夠的資源去原戶籍地核查,就給他辦了新戶口。
官方調查表明,“房媳”張彥在2006年將原夏縣戶口遷往北京后,又于2009年3月變更姓名,在夏縣重新違法辦理了戶口。她之所以能夠成功,很有可能就是鉆了上述空子。
上述派出所所長對本報稱,有多個戶口的一種突出情況是涉嫌貪腐的國家工作人員。有的黨政干部有兩個戶口,一個戶口上什么財產也沒有,另一個戶口上有房產和資金賬戶。這情況只有他自己知道,組織上很難掌握。當組織和紀檢部門要求申報財產的時候,就用那個“清白”的戶口去應付,而有問題的財產,藏在他自己的另一個戶口上。這樣一來,既轉移了財產,也避免了“存在別人戶頭上不放心”的風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