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互聯網改變了世界,也正在改變金融。在這個正在不斷締造的新王國中,誰將執掌未來互聯網金融的權柄?來自互聯網和金融領域的兩位大佬——馬云和馬明哲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攻城略地,他們正在勾勒的或許正是未來互聯網金融的雛形。
22
阿里向左
“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這是馬云一句被廣為引用的話。阿里目前正在步步倒逼傳統金融業。
在阿里看來,傳統金融企業目前做的只是把金融產品賣到網上的“金融互聯網”,而只有阿里這類企業才真正做的是“互聯網金融”。
這種自詡也有其道理。阿里金融正在試圖玩轉傳統金融玩不轉的領域。這其中有兩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一部分是阿里小貸,還有一部分是余額寶。
阿里金融相當于傳統銀行的貸款業務,它能覆蓋銀行貸款覆蓋不到的小微貸款。
“中國一些(金融)企業融資額最小的貸款客戶平均每筆也有500萬元人民幣貸款,這是銀行很感興趣的,再往下10多萬、20多萬沒法做。因為銀行的規章流程決定了做一單小微貸款成本與一筆大額貸款的成本是一樣的。成本相同的情況下銀行更愿意做大中型企業。” 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總裁胡曉明近日在中國中小企業發展論壇上說,“互聯網為企業貸款,小微企業到我們的平臺上申請貸款,這時我們的成本只有機器成本、電費成本。”
阿里小貸的借款方全是淘寶、天貓和阿里平臺的商家,其留存在平臺上的經營年限、交易狀況、商業糾紛等形成了其信用評級的基礎數據。阿里小貸運用這些數據形成了其針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技術,為其提供純信用貸款。
據稱,阿里可以提供365天24小時的服務,最小的貸款額度能夠做到幾千元,目前通過阿里小貸獲得貸款的企業有37萬家,累計貸款超過1000億元,其壞賬率1%左右。
這在傳統金融領域是不可想象的,因為阿里提供的貸款都是信用貸款。而國內借款人缺乏信譽一向被金融機構所詬病。阿里認為他們依靠互聯網技術找到了一條篩選出真正有信用的商家的道路。
這只是第一步。阿里金融誕生于2010年,此后的兩年阿里金融分別于浙江和重慶成立了小額貸款公司,一開始阿里金融只是用自有資金放貸,而關鍵性的一步是信貸資產的證券化——讓更多的人購買阿里金融的產品。
阿里在去年6月與9月分別與山東信托發行了阿里金融小額信貸資產收益權投資項目集合信托計劃“阿里星1號”和“阿里星2號”。這兩個產品共募集資金3億元。
今年7月東證資管阿里巴巴1號至10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獲得證監會批復。這次規模比此前信托模式要大得多,總規模在10億~20億元。
如果說阿里小貸相當于傳統銀行的貸款業務,那么余額寶則正在搶占的是銀行的傳統存款業務。
“連年紀很大的人都說我把錢轉到支付寶里去,因為余額寶的利息比銀行高。難道中國缺少像余額寶這樣的理財產品嗎?余額寶充其量是貨幣型理財產品和支付寶這樣的一個金融工具的整合。”胡曉明在中小企業發展論壇上稱。
與支付寶合作的天弘基金在貨幣基金領域表現并不算突出,但是其與支付寶的對接已經讓這家資產管理規模100來億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增加了250萬客戶。
阿里巴巴正在讓余額寶更像活期存款,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的產品設計人士告訴記者,支付寶正在跟保險公司談判,想讓保險公司承保余額寶的本金部分,他們此后可能會向客戶承諾,存入余額寶的錢絕對不會低于本金。
“我們希望為普通人提供一站式、碎片化、購物體驗式的金融產品超市和財富管理平臺。”阿里理財事業部總監李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
目前余額寶和阿里小貸尚是獨立運作的兩端,一旦二者能夠打通,無縫對接,阿里便成了通常的投融資平臺。
不過,無論是貸款還是類存款業務,目前阿里還只能做到在阿里體內自循環。阿里小貸只能提供給阿里或者淘寶平臺上的客戶,而余額寶也只能綁定支付寶,并且在阿里平臺上消費。這種體內循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阿里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