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張菊梅 內黃縣尖椒協會會長,曾獲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省“三八”紅旗手等稱號,被評為省農村優秀女經紀人。
一位農村女經紀人的創業自述
1984年,高中畢業的我骨子里有股闖勁,看到自家的花生、紅棗、蜂蜜等農產品銷售不出去,一狠心便干起了農產品購銷生意。1995年,在去省進出口外貿公司送蜂蜜的時候,我了解到日本需大量進口尖椒,而且我也曾收購過一些,銷售到了山東徐州,在詳細了解價格行情、種植環境等情況后,我感覺這是一個很好的商機,當即,我就簽訂了100噸的收購合同。
回來以后我就馬不停蹄地張羅著提前收購尖椒,然而收購到的產品卻讓我傻了眼,品種不同,產品不統一,不符合出口標準,并且種植面積太小。要想完成100噸的任務,只有統一尖椒品種,讓農民擴大種植面積。當年臘月,我就去天津外貿公司購買優良種子,當時全家只有3萬元,又向親戚朋友借款3萬元,然而種子的價值8萬元,最后給公司協調欠款2萬元購買了種子。拉種子的車剛剛裝好,天空飄起了鵝毛大雪,半米深的大雪堵住了回家的路,這一堵就是8天。
種子總算拉回來了,本想借農業結構調整的東風,政府幫著做宣傳,農民會很樂意接受我的供種,然而很多農民不接受新事物,不敢嘗試。為發動群眾放心耕種,我和椒農簽訂收購合同,并以高于市場20%的價格回收產品,盡管如此,種植面積仍然不大。種子如果推銷不完,不僅任務完不成,剩余的種子也會爛掉,為此,我把這個致富的產業推廣范圍擴大到其他鄉鎮和縣市。我清楚地記得當時走街串巷的場景,找當地政府,找村干部、村里的能人、經紀人、知名人士,跑遍了內黃縣的每個鄉鎮,還跑到了湯陰、浚縣、濮陽的許多鄉村,最遠的跑到山東省巨野縣,僅1996年一個春季,我騎著摩托車跑了3萬公里,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然而,推銷種子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對椒農的培訓。我個人出資印發了關于尖椒種植技術材料,分發給培訓群眾,并出資聘請了外地技術員2名,對各村種植尖椒的農戶進行種植、移栽、管理、施肥、打藥、采摘等技術指導。盡管很辛苦,看著一步步走向成功,我累并快樂著,在順利完成100噸任務的同時,我也挖掘到了第一桶金。
經過連續4年不斷的推廣、培訓,農民熟練地掌握了尖椒種植技術,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到1999年,內黃縣的尖椒種植已經形成規模。2004年價格大跌,椒農很受傷,我又開始尋找新的銷售出路,出口的同時搞內銷。我北上沈陽、哈爾濱、保定,南下長沙、重慶、貴州,東征山東、西進新疆,尋找客源。為吸引、留住客商,我免費給他們提供食宿,我家樓上都是給客戶的單間,每個房間都有空調,客商很感動,產品通過內銷,再次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2008年,豐收的尖椒價格再次走入低谷,由于無法儲存,價格低也得賣。為應對變幻莫測的市場,2009年我投巨資興建了儲存1200噸的冷庫,農民可以將尖椒存進冷庫,等到價格上漲時再出售。
如今,在我的帶領下內黃縣的尖椒經紀人由4人增加到現在的近千人,由一家尖椒購銷公司發展到現在的近百家,種植面積發展到30萬畝。下一步,我打算結合農科院在農村設立的無公害基地試驗點,改良種子,更新換代,用有機肥、無公害誘蟲燈,提高尖椒品質,生產出口感好、光澤度高、味道美的辣椒,讓人們吃上健康食品,繼續增加出口創外匯,讓農民得到更大的利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