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不知道怎么賣萌?親你out了。快來看看這些成功賣萌營銷的企業,給生活加點料吧!

賣萌,最直接的含義就是裝可愛。賣萌營銷,既是一種品牌親民化溝通的方式,也是在互聯網時代,品牌與消費者互動的一種方式。不同品牌也有不同的賣萌方式:有的通過小孩,有的通過動物,有的追逐流行文化,有的將產品賦予生命,有的則本身就擁有萌基因。

在涼茶大戰中,加多寶就利用小孩做了次賣萌營銷。當加多寶被判立即停止使用 “ 王老吉改名為加多寶 ” 等宣傳用語后,加多寶便在官方微博發布對不起系列。“對不起!是我們太笨了,用了17年時間才把中國的涼茶做成唯一可以比肩可口可樂的品牌……”在加多寶這次叫屈中,微博的配圖堪稱經典。幾個含淚的外國小孩充滿了委屈,讓人瞬間產生憐憫之心。加多寶這組小孩哭泣圖,利用了成年消費者對小孩天然的同情心,成功減少了品牌損失。

其實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中國企業利用小孩來賣萌營銷。只不過這個企業將小孩的形象卡通化,只不過當時人們還不知道什么叫賣萌。上世紀90年代海爾公司投資拍攝了大型動畫片《海爾兄弟》,故事的主角是兩個穿著短褲的勇敢少年,歷經種種艱難險阻暢游世界。這兩兄弟或許也是中國最早最著名的植入廣告,兩人萌萌的形象也深入人心,為海爾早期品牌的樹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高端礦泉水品牌依云也非常善于利用小孩來營銷。2009年,依云公司推出了旱冰寶寶廣告,到2013年4月已有超過6500萬次的點擊量,成為吉尼斯世界記錄中點擊量最多的在線廣告。廣告中一群小孩做著各種高難度溜旱冰動作,“成人”與“小孩”巨大的反差引起了強烈的口碑傳播。2013年,依云公司又推出“baby and me”廣告,廣告中幾個大人發現鏡子中的自己成了小孩,并跟隨自己舞動。依云的廣告看似以小孩為主角,但實則希望通過baby形象來喚起成年人心中的那份純凈與活力,而這種感受正是他們希望傳播的品牌精神。

除了小孩之外,另一大營銷萌物就是動物。越是年輕的企業,年輕的品牌,越希望通過賣萌來抓住年輕消費者的心。互聯網是離年輕人最近的行業,所以很多互聯網企業直接就以動物命名。在互聯網企業中,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更是將賣萌發揮到了極致。淘寶體傳播開來后,“親”這個詞已經成了全民賣萌首選詞匯。而淘寶商城在改名天貓時也引起了熱議,這個馬云坐在馬桶上想出的名字,如何讓人聯想到賣東西的網站?但無論如何,在改名天貓之后,這個電子商務帝國更可以肆無忌憚的賣萌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