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學校園,已不再是當年的象牙塔。高等院校雄厚的研發實力和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讓很多人走上了創業舞臺。日前,重慶郵電大學的節能建筑校企合作項目成功獲得風投注資,而另一方面,缺少商業運作和市場定位模糊又成為校園創業備受風投詬病的地方。大學師生創業怎樣才能獲得風投青睞,本期風投秀場將通過3個案例一探究竟。
案例1:
重郵 校企合作引來風投
項目概況:日前,重慶郵電大學工程研發中心和企業合作研發的建筑節能產品獲得了風投150萬的股權注資。該產品通過無線通信和傳感技術,可以給樓房中的所有電器節能30%以上。與重郵合作的這家IT企業創始人曹嶺告訴記者,該產品可以在建筑的使用過程中,通過對建筑內采暖、通風、空調、照明、電器、電梯和冷熱水供應進行技術改造與優化,從而實現建筑節能的優化。目前龍湖、協信等品牌開發商都是該產品的老客戶。
“雖然大學實驗室擁有研發實力和商業運作能力,但是資金問題卻成了我們的瓶頸。”曹嶺表示,由于該公司的商業模式是采取先試用后付款的方式,因此對資金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控制器、傳感器等成本動輒數十萬元,這對于注冊資本金僅100萬元的企業來講成本太高了。因此公司還在繼續尋找融資渠道。
風投點評:知名風投咨詢機構投中集團高級分析師馮坡認為,從具體項目進度來看,該項目已經具有穩定的客戶,這是風投非常看重的;從行業前景上看,建筑節能產業在住建部規劃的60億投資蛋糕里,前景廣闊;從盈利模式上來講,該項目資金收回周期卻存在過長的缺陷,這是風投比較忌諱的,如果在這方面能有所提升,肯定會更受風投的喜愛。
案例2:
經管教學軟件急需風投幫助
項目概況:枯燥的數據,晦澀的術語,在很多大學生的印象中,經濟和管理類課程總給人留下這樣的印象。經管教學能否打破固有模式?日前,就有人瞄準了這一商機。
劉貞是重慶理工大學的移動經管實驗室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重慶理工大學已經開發出了一套軟件,這套軟件將打破常規教學方法,學生們可以扮演一個股市操盤手、企業管理者等和經濟管理相關的現實角色,與教學者進行互動。同時,該軟件還可以應用于企業調研、決定高層決策等方面。比如企業想要收集一款產品的意見,按照傳統模式他們只能去大街上發放傳單,然后回收后再進行統計,這樣不僅耗費人力,統計的工作量大還容易出錯。而使用這款PEP系統,只要放在固定的地方,過往行人看到了點一下,企業就能立刻收到回饋并且迅速看到使用者當時的心理狀態。該系統是劉貞和其研發團隊耗時近三年,投入了超300萬研發出的,目前已和清華大學和中國社科院簽訂了合作合同,而重慶本地的高校已經有幾所有了合作意向。
產品出來了,如何賣出去成了項目團隊的心病。由于團隊成員全是師生,他們對市場幾乎一竅不通,沒有足夠的市場開發資金,也沒有成套的營銷能力,不精通廣告,沒有企業純熟的商業運作。“我們希望能夠有風投對我們提供資金上的注入,也希望和企業合作,他們對我們提供商業化的營銷策略。”劉貞說。
風投點評:重慶天使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春林認為,現在該團隊面臨的最主要困難還是缺乏市場運營。沒有市場運營的項目是很難有進一步的實質突破,這個項目的概念在全國來說都很新鮮,市場前景廣闊。他們目前最需要的是找軟件公司進行合作,盡快找到推廣的辦法。另外由于該項目目前處于萌芽階段,所以最好尋求天使基金的幫助。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