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國的彭博
楊宇東 第一財經研究院籌備負責人 第一財經(CBN)在產業鏈中加入了研究院,不僅視其為CBN產業鏈戰略轉型的一個標志,同時也將其作為未來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在目前中國財經資訊市場需求急劇膨脹,但又充滿低層次競爭的背景下,這一戰略抉擇無疑是高屋建瓴,充滿遠見。但好的戰略需要精確的戰術和強大的執行能力,像市場的集中性需求在哪里?研究院如何能夠提供客戶最需要的資訊和研究成果,從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這是我們在籌備過程中幾乎天天在思考的問題。
標準:深度、專業、便捷
在將近半年的廣泛市場調查和與大量專業人士的交流中,一些標準日漸清晰。
這些標準來源于兩方面:一方面,是CBN未來的戰略定位要求研究院必須制定的產品結構,另一方面,是市場現實和未來需求所要求的研究院產品特質。
在研究院產品和客戶定位問題上,企業客戶是研究院的主要服務目標,一個基于網絡技術的財經信息終端――“第一財訊”,是研究院產品的主要表現形式,經過整合的財經資訊和各種研究報告/數據庫是其中的主要內容。研究院的其他產品還包括針對金融市場各類主體/產品的評價分析系統,各類經濟/金融指數,以及在上述產品基礎上的定制報告、咨詢業務。當然,這只是短期目標,長期目標還包括金融信息和交易系統的上馬。
更重要的是產品標準。
標準之一是“深度”或者“專業”。CBN將“致力于為中國廣大投資者和全球華人經濟圈提供實時的、嚴謹的、高質的財經資訊和深度評析”作為自身的品牌定位,在其產品線中,研究院的產品必然是以深度來定位。這一要求不僅是因為CBN其他媒體需要增加深度內容,不僅是因為CBN要從財經資訊發布者,轉型為財經資訊供應商和財經服務提供商,更是因為市場在深度資訊方面的需求膨脹。除彭博、路透等境外供應商外,中國內地財經資訊市場主要由平面和電視媒體瓜分,它們以提供新聞為主。僅有極少數的公司如“安邦”等,在每日提供經過整合、補充適度分析的財經新聞。其它眾多的商業資訊供應商,或僅覆蓋一個行業,或以數據加工為主。因此,為企業客戶提供來源權威,并經過第一財經研究院各行業研究員和信息員專業整合、分析的財經資訊,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來自于市場的調查也說明,企業每日面對海量的、多種媒體形式的商業資訊,但要真正取其所需,并附之以多角度、專業分析的資訊,并非易事。因此,與深度密切相關的第二個標準就是“便捷”。海量信息是資訊發達的體現,但海量并不等同于便捷,即便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大量搜索工具的誕生,信息搜集也存在如何化繁為簡的突出矛盾。從企業角度而言,無論是管理層人士還是信息或者秘書部門,用于檢索和編輯有效信息所耗費的時間、人力成本還是比較高。如果“第一財訊”系統能夠保證企業管理者在較短的時間內(我們設計為10分鐘),實現對當日重要財經新聞、本行業新聞以及相關解析的瀏覽,我們相信這樣一個產品會受到市場的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