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中國民營經濟十大風云人物
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民營經濟報評出
吳曉靈
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主要事跡:吳曉靈為民間金融“陽光化”貢獻多多。在她的推動下,2007年9月16日,中國第一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協會在天津正式成立。在她主持下,小額貸款公司的框架性意見出臺,7家只貸不存的小額貸款公司獲批。吳曉靈曾被《華爾街日報》兩度評為“年度全球最受關注的50位商界女性”。2006年和2007年,吳曉靈又被美國《福布斯》兩度選入“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女性”排行榜。
茅于軾
著名經濟學家,天則經濟研究所創辦人
主要事跡:2007年,他繼續“替富人說話,為窮人辦事”。他呼吁社會消除對企業家的偏見,理性消除仇富心理。早在1993年,年過60的他創立山西龍水頭村小額貸款項目,不多的貸款卻解決了當地農民的諸多困難。2003年,他又創辦了北京富平家政培訓學校,先后幫助了一萬多名貧困地區的婦女來京就業。茅于軾關注民生,關注中國農民,更關注中國的經濟改革。
龐玉良
林德國際運輸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主要事跡:2007年,德國什未林市被許多中國人第一次知道。龐玉良從全球11家競標者中勝出,購買了德國帕希姆機場100%的股權、設備及附屬經濟合作區土地的永久擁有權。中國人收購國外機場永久經營權,這在中國航空史上尚屬首次。此舉意味著在歐洲大陸從此有了中國航空公司的中轉基地。
李興浩
廣東志高空調有限公司董事長
主要事跡:李興浩創立的“志高”是一個集科、工、貿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集團公司,并在世界100多個國家注冊商標的知名品牌。志高空調率先破冰實行“產品質量承諾召回制”,并相繼推出刷新世界能效紀錄的空調。2007年,志高空調與四家世界500強企業———日本三菱、韓國現代、德國威能、美國杜邦等宣布建立具有實質意義的國際品質聯盟,并共同簽署了《南海宣言》,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一個推動空調品質方面的緊密合作機制,從而共同推進全球空調產業向高端、高品質的轉型。
朱思宜
韶關市宜達燃料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主要事跡:2007年7月,朱思宜創辦的韶關市宜達燃料開發有限公司向韶關市的10個縣(市、區)捐贈了價值近300萬元的10臺流動舞臺車。“流動舞臺”在廣東的第一次出現,標志著廣東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開展文化下鄉活動有了新載體。這位做過雜工、礦主的企業家,在自己跌打滾爬的二十幾年創業生涯中,累計向國家納稅近2億多元。他常說:“愛心就是競爭力”,因此,在頂著“納稅大戶”桂冠的同時,他也被當地群眾和政府授予“慈善企業家”的稱號。
盧楚隆
廣東萬和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主要事跡:盧楚隆堅守“自主創新”的理念,致力推動燃氣具節能環保技術創新,萬和聯手業內同行共同制定和實施《順德冷凝式家用燃氣快速熱水器聯盟標準》,是國內首個冷凝式熱水器生產的地方標準;萬和燃氣具的節能技術成為行業的領先者。2007年,萬和燃氣具連續五年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萬和燃氣爐具、燃氣熱水器海外出口居中國首位,確立萬和作為中國燃氣具行業的領導者地位。榮膺2007年度“廣東企業創新記錄標桿企業”。在以燃氣具為主業的企業中,擁有“中國名牌”數量最多。
董文標
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
主要事跡:在新一任董事長董文標指揮下,民生銀行雄心勃勃的國際化、多元化、金融控股的大框架日益顯露。2007年,民生銀行采取一系列令人震驚的資產并購行為,先是參與陜國投的定向增發,隨后又宣布將入股美國聯合銀行控股公司,由此成為第一家在美國本土進行金融收購的中資銀行。不僅如此,進入民生視野的收購目標越來越多,金融租賃公司、基金公司、城商行、農村商業銀行甚至證券、保險業務,關于打造“中國民生金融控股公司”的說法亦不時見諸報端。
梁穩根
湖南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主要事跡:從私營企業主到民營企業家,再到十七大代表,梁穩根的成長經歷,使他成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聞人物。他,從一名大學生到市值620多億元人民幣的上市公司董事長,業界說他是“創業英雄”;他,帶領三一重工沖刺“中國股改第一股”,學者稱他為“改革英雄”;他,把66米世界最長臂架泵車寫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同行贊他是“創新英雄”;而他自己卻稱“是大個體戶”。
袁超
廣東廉江一品木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主要事跡:在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家具行業征收198%反傾銷稅到6.64%平均關稅的調整,見證了袁超化解出口貿易風險的膽識與努力。此前,美國進口家具中55%以上來自中國,美國對來自中國大陸的家具征收198%甚至更高的反傾銷稅以遏制我國家具業出口,袁超以膽識和豪氣沖破了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所設的關稅壁壘,成功地應對歐美反傾銷,帶領企業從鄉鎮走向世界的征途上,留下了堅實足印,最終美方作出了關稅調整的裁定。
王傳福
深圳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裁
主要事跡:2007年,王傳福成功擁有了第二家上市公司,比亞迪電子(0285.HK)。但比這個更讓他快樂的是,自己的汽車產業日漸成熟,F3型汽車成為當年中國汽車銷量的黑馬,國產品牌也要排隊提車。比亞迪在他的帶領下,走出了一條以“工”為先,技術和貿易為兩翼的獨特發展模式,提供了新興市場企業在資源匱乏情況下如何與成熟市場企業平等博弈的范例。(排名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