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里村農民購買這些魚到底做什么呢?這成了縈繞在團結村養魚戶腦海里的一個謎團,最后還是最初養熱帶魚的張小軍,揭開了其中秘密。
原來莘里村的農民都居住在當地一個叫處女泉的景區里,而處女泉每年都有10多萬外地游客度假旅游,這些游客是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
2008年4月4日,黃河岸邊氣溫才18度,記者就遇到一批在處女泉游泳的西安游客。
西安導游郭美子:“到了六七月份人就特別多。”
記者:“旺季這一塊是一個什么樣的景象呢?”
洽川風景區船運部經理徐延君:“那就人多得跟下餃子那個感覺一樣。”
來處女泉旅游的游客中西安游客最多,處女泉距離合陽縣還有20公里,游客來了要吃要住,這給本身居住在景區的莘里村農民帶來了商機,一些村民在家里辦起農家樂,給游客提供食宿。
記者:“怎么想到在這兒來吃農家飯呢?”
西安游客盧志飛:“你要在這兒玩,肯定要嘗嘗農家菜。”
記者:“最有特色的農家菜你覺得是什么呢?”
西安游客雷曉娟:“黑烏鯉魚。”
記者:“感覺怎么樣?”
雷曉娟:“很不錯,跟平常吃的魚肯定不一樣。”
記者:“一天能來多少游客?”
農家樂經營戶 王波:“有時人多,一天20幾桌飯。”
莘里村的農家樂迅速發展到60多戶,家家都以魚做特色菜,黑烏鯉魚、黃河鯰魚、羅非魚、草魚、鯉魚、鰱魚都被搬上餐桌,游客多時一天消費幾千斤魚,養殖戶張小軍發現這些魚都來自團結村和周圍養殖戶。
張小軍:“到五一黃金周和十一黃金周的時候,路上到處停的是車。吃飯就跟超市排隊一樣,排隊吃飯,這邊人剛起來,東西還沒收拾完,那邊就急著坐占座位。”
團結村的養殖戶發現了莘里村人賺錢的秘密之后,也有了想賺這部分錢的想法,張小軍就是其中一位。
張小軍:“當時就想咱自己養魚,咱自己把魚一加工一賣,一做一賣是不是附加值更高一點。”
2004年8月,張小軍用養魚賺來的300萬元在養殖場旁邊建起了餐飲、住宿、娛樂為一體的溫泉度假山莊,以魚宴吸引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