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1998年前,民營石油企業占全國成品油市場的85%以上,當年納稅1000多億元,而現在由于民營油企缺乏成品油來源,年納稅額不到200億元左右。
趙友山曾屢次就民營油企的油源問題向國家相關部門呼吁,并已引起了后者的重視。國家發改委今年3月發出通知,要求兩大集團合理向民營成品油經營企業供油,價格則由雙方在國家規定的實際零售價格基礎上,倒扣5.5%~7%協商確定。
但趙友山稱,這個文件并沒有得到真正落實。他指責說,中石油、中石化對民營油企停止批發部分品種成品油,以優先滿足自己旗下的加油站所需,同時提高對民營油企的批發價格,“批零倒掛”現象屢見不鮮。而民營油企如果不接受這種價格,就無油可賣,只能關門。
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在此次論壇上表示,2003年以來,一些行業民營企業的發展非常艱難,一個重要原因是集團利益等因素的作用,相關部門對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也執行不力。
趙友山表示,從以往的努力結果看,民營油企處于弱勢地位,在同兩大集團談判時缺乏平等的話語權。如果今后協商不成,民營油企只能選擇提起反壟斷訟訴,控告兩大石油巨頭壟斷油源和定價權。
同時,此次論壇后,中商聯石油委將再度上書國務院,表達民營油企希望打破石油領域行業壟斷的訴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