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洶涌
“大致估算,全社會金融資產的總規模約在70萬億到80萬億左右,以前這些資產只能放在銀行或者購買國債,但是現在有了多種投資渠道,企業和個人的資產配置有了廣闊的選擇空間。”昨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林出席本屆高交會資本市場高峰論壇時表示,應該通過良好的機制使用這些金融資產產生合適用途,既實現個人財富的創造和個人資產的增值,也幫助提高整個國家創業水平。“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他表示,創業企業的春天已經到來。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為企業提供的融資額同去年相比增長迅速。據徐林估算,今年以來,由證監會主管的上市公司融資、由發改委主管的非上市公司融資和人民銀行主管的銀行間市場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今年融資總額加起來在“1萬億以上。”具體數字估計約1.4萬億,而去年只有3000多億。
創業板首日所有股票出現大幅上漲,似乎也表明市場上資金的充裕和投資者對創業企業高成長性的認同。據深交所副總經理陳鴻橋表示,首批上市的28家企業總市值達到1200億,平均每家企業融資5.5億。
資金面的寬松,或許是創投企業在高交會上“起早貪黑”的原因之一。早上9點剛開館,記者便在“投資中介專區”看到了深圳創新投、達晨創投等投資機構的參展人員熱情地迎接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和創業者。
在高交會會展中心之外的分會場,記者也看到了資本方的蹤影。生物產業論壇上出現了風險投資行業著名的IDG公司出資方;安徽省自主創新項目推介會上,幾家深圳金融中介公司抓緊機會同地方官員進行項目溝通。深圳創業投資同業公會秘書長王守仁也格外忙,作為其會員單位的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和股權投資機構活躍在高交會各個角落,一些新的創投公司也在今年資本高峰論壇上首次露臉,進入了媒體的視野。
中小企業機遇到來
目前,創業板上市的企業集中在新能源、生物醫藥、環保等領域,但是還有多數成長性強的中小企業、擁有高新科技成果的企業并不屬于這些行業,也需要資本的關注。創業板怎樣和高交會實現無縫對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