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徒》能夠“贏在中國”嗎?
《學徒》代表的美國娛樂風格與內在價值觀和中國主要電視觀眾之間仍有不小的距離。
在中國電視人近些年大規模向美國取經的情況下,美式電視快餐遠不如好萊塢大片來勢兇猛,除了徹底本土化的《超級女聲》瘋狂了一把,美國電視娛樂始終只是通過網絡的“灰色”方式在一個極其有限的人群中受到追捧,若論大眾普及度完全比不上韓劇。從《絕對挑戰》到《創智贏家》、《贏在中國》,這些想推廣《學徒》式商業真人秀的電視節目就算在他們主打的白領精英中也沒引發多少關注。
如今,正版《學徒》直接殺了進來,能夠脫穎而出嗎?(見昨日本報報道)《學徒》之好看,首先在于爾虞我詐的辦公室政治背景下人物性格棱角分明,這一點早已被證明難服中國水土,暴露人性陰暗和窺探隱私都觸及了中國電視節目尺度的底線,再加上含蓄的中國人實在缺乏那種樂于作秀的游戲精神,要一眾商界精英拉下知識分子面子更是難上加難。此前的《創智贏家》用24小時監控增加娛樂元素,其實由于制作水準所限還談不上真假莫辨,就已經遭到了不少專家口誅筆伐;《贏在中國》則干脆變成了“創業改變命運”的勵志教育,想在商業項目上有所影響,一本正經得令人敬而遠之。
正版《學徒》過來,即使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汁原味,并解決技術上的瑕疵,它還面臨一大難題:找到一個最適合的中國特朗普。在原版中,盡管特朗普出鏡時間不多,但他才是真正的主角。整個劇集從頭至尾都藏著特朗普的影子,每一個“學徒”都把他當作偶像。他代表了《學徒》另一大特色:由富豪人生帶來的極度夢幻感,那種強烈的“美國夢”色彩。誰能成為中國的特朗普?不僅公司要夠大,而且這位商界風云人物本身也要足夠有魅力。潘石屹曾被人與特朗普相提并論,因為他愛作秀、善炒作,而且試圖在各種場合表現他的品位;但是他的致命缺點是不夠個性,可以想象當老潘笑嘻嘻地說出那句著名的“Yourefired!”時,恐怕沒有哪個被開除的學徒會覺得恐怖,他太竭力顯得平易近人,結果丟掉了上流社會最重要的神秘品質。
王石差不多是地產界第二秀了,可他常說自己是文化人,所以肯定不好意思赤裸裸地表現出欲望來。任志強也許是最像特朗普的硬漢風格的地產大亨,而且他從來不掩飾自己的階層身份,只要他出現在電視上收視率肯定高;但是任志強太愛惜自己的私生活了,成為特朗普必須付出這個代價。所以,歸結下來,問題關鍵就在于哪位中國的商界名流敢像特朗普一般高調張揚而且還驕傲十足地炫耀自己的奢侈生活,并且完全一副居高臨下、指點江山的氣勢?在“仇富”情緒敏感的情況下,《福布斯》上的百位富人恐怕沒誰愿意那般坦然地炫富。而這個角色失敗了,就完全無法體現出以欲望為核心的個人奮斗精神這一節目的靈魂,所以《創智贏家》、《贏在中國》可以復制模式甚至將風格也模仿得像模像樣,卻始終缺乏《學徒》的神韻。能不能找到一個本土的特朗普實際上凸顯了那種美式個人英雄主義和成熟商業社會倫理與本土社會主流觀念之間的距離。
其實,我們熟悉的這些美國娛樂節目在大洋彼岸全都是夜間黃金檔節目,基本定位于白領、中產階級。而中國電視的主流收視群似乎仍然是中老年觀眾,至于年輕白領們更熱衷于從網絡上下載緊跟最新進度的海外節目,《學徒》代表的美國娛樂風格與內在價值觀和中國主要電視觀眾之間仍有不小的距離。那些復制或引進這些美國節目的電視人不得不面臨的一大尷尬是:他們所主打的白領精英們早就通過其他途徑看到了原版,誰還會對那些無法達到原版精髓的引進版感興趣呢?
所以,最適合中國國情的海外節目還是韓劇,東方傳統倫理觀念與雞毛蒜皮的風格相結合,完全符合主流正統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