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向創業青年發放小額貸款 南通青年創業擔保公司作為“江蘇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項目”唯一地級市試點單位,向創業青年發放小額貸款。
擴大豬舍規模、尋找經紀人、成立食品公司……這兩天,女大學生“豬倌”蔡楓懿忙得不亦樂乎。作為一名市“青年創業先鋒”,年僅25歲的蔡楓懿,目前已擁有自己的養豬場、屠宰場和食品加工企業。談及成長,蔡楓懿說,是青年創業貸款幫助她實現了夢想。
像蔡楓懿一樣,我市正有越來越多的青年,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下,投身創業大軍。
擔保公司作用大
“信譽是生命,共青伴我行,若有輝煌日,定報共青恩。”市青年創業擔保公司內的一面錦旗,記錄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2006年6月,如皋市依儷服飾有限公司接到一張42.5萬美金的外貿訂單,這張大訂單對一個剛起步的企業來說,真是又誘人又燙手。此時,公司急需資金投入生產,可由于無法提供擔保,申請銀行貸款時遭到了拒絕。
恰在此時,董事長陳玲聽說南通有一家擔保公司,專門為青年創業提供擔保。撥通電話后,沒想到第二天擔保公司便派人上門,了解情況后,很快答應提供擔保,企業順利獲得了貸款。
由于從未接過這么大的單子,問題接踵而來,眼看交貨的期限就要到了,可生產還是一團亂麻,巨大的壓力之下,年輕的女董事長不知所措。擔保公司負責人陸建華獲悉情況后,放下手頭的工作,在企業一呆就是3天。從成本控制、質量效益、現金流轉等多個方面,幫助企業改進管理。另一方面,擔保公司又派人前往上海,和外商進行溝通,爭取延長交貨期限。最終,企業順利完成了交貨和還貸任務。經受了這場考驗后,企業規模和管理水平都上了一個新臺階。
2004年3月,由團市委牽頭、4位熱心共青團事業的青年企業家出資1000萬元,注冊成立了市青年創業擔保有限責任公司,為創業青年提供指導和貸款擔保。擔保公司在同行業中采取最低收費標準,并為創業青年貸款開辟了“綠色通道”。擔保公司還依托市青年商會,組建了創業指導志愿團,10多名優秀青年企業家定期“坐堂”,為青年提供免費創業指導。公司成立至今,已成功操作擔保業務210筆,提供貸款及金融中間業務2.28億元。2006年,青年創業擔保公司作為融資平臺,承擔了“江蘇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項目”在南通的試點工作,首批1000萬元創業貸款已發放到青年企業家手中。
“1個億的風險,120萬的利潤,掙錢微乎其微,但在年輕人創業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拉他一把,我們感到很有價值。”陸建華說。
農村青年受關注
海門市劉浩鎮天西村青年農民徐洪生,是農村青年創業卡制度的首批受益人之一。2002年底,憑借由當地團組織和農村信用社聯合頒發的創業卡,徐洪生獲得1萬元貸款,創辦了養豬場,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養豬狀元”,并帶動周邊10余戶村民走上致富路。
如皋市磨頭鎮十字橋村的陳小兵,2004年9月,創辦了一家橡膠公司。去年5月,公司現金流出現了問題,通過青年創業卡,陳小兵獲得了5萬元低息貸款,救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剛過而立之年的如東縣供銷系統下崗職工范金華,2001年創辦了一家物業管理公司。2006年,因公司擴建急需資金,通過青年創業卡向縣信用社申請了一筆貸款,及時緩解了資金壓力。目前,該公司已吸納當地近百名下崗職工。
為幫助農村青年突破創業資金“瓶頸”,2003年,團市委在全市推行“農村青年創業卡”制度,各地團組織與當地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加強合作,為選準創業項目、但缺少啟動資金的農村青年提供信貸支持,并提供全程技術服務。截至2006年10月,通過青年創業卡這一載體,全市累計為農村青年提供貸款2.3億元,幫助5000多名農村青年走上了創業致富路。今年,農村青年創業的最高貸款額度更是由原來的3萬元提高到5萬元。
青年創業“后援團”
南通博物苑內有一幢二層小樓,不時有青年人忙碌的身影穿行其間,為幽靜的博物苑平添了幾分活力,這幢小樓便是南通青年創業服務中心的所在地。
2006年11月底,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周長敏,帶領學院創業協會的幾位主要成員來到服務中心。原來,小周所居住的大學生公寓約有兩千名學生,因學業及天氣等因素,衣物常常無法及時清洗、晾曬。經過一番市場調研,幾位大學生萌生了開一間洗衣房的念頭,這一想法獲得了學校的支持。
可光有創意,沒有資金和設備怎么行呢?同學們找到了青年創業服務中心。在論證了計劃的可行性之后,服務中心和市區一些主要賓館飯店取得了聯系,爭取到一臺七成新的專業洗衣機,并幫助制定了貸款計劃。目前,小周他們已經開始“小試牛刀”,生意蠻不錯。
青年創業,面臨著缺乏資金、項目、信息等諸多難題。2006年4月,經團市委、市外辦倡議,江蘇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資創辦了南通青年創業服務中心。中心工作人員高麗萍介紹,今年,服務中心將舉辦高校青年創業論壇、大學生創業風采大賽、科技型項目發布推介等一系列活動,與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舉辦SYB免費培訓班的事宜也在積極商談中。SYB(Start Your business),意即“創辦你的企業”,該項目由國際勞工組織開發,旨在為有志于創業的人士提供創業知識與技能。
在青年創業過程中,社會各界伸出了援手。市經貿委積極向上爭取扶持擔保資金,為青年創業擔保中心注入新鮮血液。此外,勞動部門加大創業指導和培訓力度,科技部門對青年創業科技項目給予了一定的資金扶持……
熱話題的冷思考
“你認為創業最重要的是什么?”在2006年由勞動部門舉辦的一期SYB培訓班上,市勞動就業管理處高級職業指導師、心理咨詢師蔡霞向剛走出校門的學員們提了一個問題。
回答很是踴躍,有的說是資金,有的說是項目,還有的說是計劃。“錯,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心態。”蔡霞分析說,現在不少年輕人剛走上社會,心想既然就業那么難,不如自己創業好了。其實,就業難,創業更難。因為年輕人缺乏社會經驗,難以適應復雜的市場環境,往往剛起步就碰一鼻子灰,會有很強的挫折感。蔡霞提醒年輕人要深入實際,了解生活。“創業就像登山,要制訂切實可行的目標和計劃,知道自己在一個高度,看到什么樣的風景,下一步該怎么走。”
青年創業難在哪兒?團市委副書記趙男男有著自己的見解。趙男男說,青年人在初次創業時,往往項目難找,自己選的市場不一定認可,市場的商機又不一定能發現;資金難找,僅靠青年創業擔保公司和農村青年小額貸款項目,畢竟力量有限;關系難找,哪怕開一個小店,也會涉及方方面面,對缺乏人脈關系的青年人來說,會顯得更難一些。
“二次創業則主要難在企業科技含量的提升,融資、精英團隊的打造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趙男男分析說,在宏觀調控趨緊的情況下,企業獲得銀行貸款比較難,風險投資機構的介入不失為一個好辦法,而目前南通還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民營風險投資機構。另外,相當一部分企業不具備現代管理水平,也制約了企業的成長。
團市委書記陳曉東表示,共青團組織將圍繞民營經濟大發展,深入推進“江海青年創業行動”,進一步發揮職能,廣泛整合社會資源,做青年創業的堅強后盾。他希望社會各界能更多地關注和支持青年創業,為青年創業搭建更廣闊的平臺。
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市青年創業大會上,市委書記羅一民充分肯定了我市青年創業工作取得的成績,并勉勵全市廣大青年,要帶頭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與跨越發展相符合的勞動觀、就業觀和競爭觀,敢為人先,踏實肯干,包容會通,心系社會,用汗水和智慧開辟人生的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