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將這一現象歸結為國外同類企業的打壓——由于美國、日本的國內卡通市場趨于飽和,為打入中國市場,國外企業通常是以極低的價格賣片,有的甚至每分鐘不超過5元人民幣。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研究部主任王占海[創業網m.fswenwen.com]更是認為,洋卡通對國內市場的壟斷,導致影視制作、播映、音像、卡通、網絡和一系列衍生產品市場的丟失。而洋卡通的低價進攻戰略,在國內市場造成了“約定俗成”的低價惡果。
但不可否認的是,國產動漫在行動時還是過于僵化了。太多的廠家,包括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動漫第二大戶的廣東動漫界,依然停留在“動漫作品進入電視臺播放”進而換[創業網m.fswenwen.com]取政府補貼,然后再進行下游商品開發的境地。當然,動漫市場正常的狀態就是這樣,制片人制作卡通動畫片,代理商銷售,影視系統播放,企業購買卡通動畫產[創業網m.fswenwen.com]品形象并開發衍生產品,商家銷售產品。但如果全是這樣的套路,動漫企業的出路并不大。因為在國內,制片人在制作卡通片后除了完成播放這個環節以外,其他環節大都處于被動局面,不能適時參與系統循環,從而造成卡通片投資行為失敗。
更何況,目前國產動畫片無一例外都是完全“原創”,很少以漫畫、小說、連續劇等其他文化形式作為直接藍本。而日本去年年度卡通排行榜顯示,最受歡迎的10部[創業網m.fswenwen.com]長篇漫畫中,有8部同時榮登最受歡迎動畫作品的十佳榜,“卡通迷”對動畫、漫畫的雙重消費樂此不疲。而我們的企業,在這些方面尚屬一片空白。
中國動漫究竟缺什么?缺市場?這絕對是個失敗的論斷。既然外國企業可以從中國這里賺取大批利潤,中國人自己當然也可以。缺扶持?這也是個昧心的說法。單是廣東,每年政府給動漫產業的補貼就高達[創業網m.fswenwen.com]數億元。缺人才?許多行家也并不這么認為,美國好菜塢著名動畫導演皮爾·德塞盧、美國著名動畫《加菲貓》的華裔導演溫帶麟和日本新版《鐵臂阿童木》的執行導演LEEJONGKOOK都曾經表示[創業網m.fswenwen.com],中國動漫人才很多,這個行業沒有發展起來,絕對不是人才缺乏的問題。既然人才不少,那么與人才相關的“創意”等問題,自然應該也是不存在的。
迪斯尼亞太區副總裁甄超凡的回答是:缺時間。盡管這一回答有些狡猾,在記者看來有些避實就虛,頗有些為迪斯尼在內地擴張打掩護的意思,但也的確是實情。我們所擁有的時間很長,但我們浪費的時間[創業網m.fswenwen.com]也很長。任何行業樹立起自己的經典,制造出自己的品牌,無疑都需要時間。而我們在曾經擁有了經典之后,卻用差不多20年的時間,放棄了自己的品牌。
20年,足夠讓一代青少年成長。所以,中國的動漫事業,現在剛好也擁有了這樣“缺失的一代”。
在一片缺失的時候,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