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出國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想親身感受異族風情。用一句很流行的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能給人以難以磨滅的印象。英國的經濟很[創業網m.fswenwen.com]發達,但政府迎接國賓依然用18世紀的皇室馬車,迎賓樂隊的主要樂器是蘇格蘭風笛,他們以此來展示英國的歷史與文化。每屆奧運會在雅典點燃圣火,依舊沿用2000多年前的儀式,連點火少女的服裝都是當初的樣式,從而讓人們在品味的過程中,銘記古希臘的文明。
北京奧運期間,中華禮儀絕對不能缺席。可是,我們的某些媒體在人文奧運的標題之下,不厭其煩地介紹各國禮儀,從美國、法國那樣的大國,到盧森堡、巴基斯坦那樣的小國,應有盡有。這是[創業網m.fswenwen.com]給出國人員講課,還是在做外事培訓?任何一位普通的北京居民都不可能、也沒有必要精通各國禮儀。如果說,接待哪國的來賓就必須用其本國的禮節,那么倘使有5個不同國家的來賓一起訪問一位居民家,請問:主人該用哪國的禮儀?
有人認為,北京是國際大都市,什么都應該與國際接軌,禮儀也不能例外。這話似是而非。論國際性,北京比不上香港。香港是多元文化的城市,但香港學[創業網m.fswenwen.com]者強調,香港的主流文化還是中國文化。北京是中國的首都,難道可以沒有中華文化的底色嗎?
眼下我們迫切需要做的,是盡快整理和普及我們的民族禮儀,讓所有的人都記住東方有個溫文爾雅的禮儀之邦!
奧運禮儀,不要做成“面子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