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大力鼓勵海外留學人員歸國創業。據上海市人事局近日統計,在上海已有留學生創業企業3600余家,總投資額超過4.6億美元,規模頗為可觀。于是,海歸與“本土派”的企業博弈已經在所難免。
恰逢天時
如今,可以說海歸們歸國創業正恰逢天時。為了吸引海歸回國創業,全國各地都紛紛推出優惠條件:北京市規定,歸國留學人員在京創業最高可獲得20萬元人民幣[創業網m.fswenwen.com]創業資助;深圳提出,出國人員個人到深圳創業,前期費用補貼采取無償資助形式;從事科研工作,經認定屬高科技項目的,可獲一次性科研啟動經費10萬至15萬[創業網m.fswenwen.com]元人民幣;南京除設專項資金吸引留學人才外,對留學人員的戶口指標編制不受限制,配偶隨遷,未成年子女和父母可在南京辦理入戶。另外,一些地方的新技術開發區還為歸國創業者提供10萬元到30萬元的創業基金。
相對而言,本土企業中,國有企業也好,私營企業也罷,多多少少都與當地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享有得天獨厚的創業優勢。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今[創業網m.fswenwen.com]年的《全球創業中國觀察報告》顯示,近5年來中國創業環境逐漸好轉,2006年與2002年和2003年相比有明顯提高,創業環境評分為3.03。研究中心[創業網m.fswenwen.com]的專家說,只有綜合評分超過3時,創業環境才進入良好和很好的狀態。因此,中國創業環境目前屬于良好狀態。可以說,在天時上,海歸企業和本土企業多少戰平。
地利之戰
從地利角度上看,不論是對本土客戶的了解,還是銷售渠道的建立,本土企業都占據著顯然的優勢。
商業競爭的第一個階段是在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國內市場的發展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與不規范性。而此時,要在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企業[創業網m.fswenwen.com]更多地依賴于“政府關系”和“客戶資源”。國內企業在這方面可謂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他們對中國的經濟政治環境了解透徹,而且深知國內行情,在企業的運營中,更能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相對而言,海歸所創辦的企業在這些方面的優勢就遠不如本土企業了,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是不是有市場,都需要深入了解,有沒有足夠大的市場,這個市場是不是不斷成長的市場,這些都是海歸創業時首先要考慮的。對本土市場的不了解是海歸創業者們最大的壁壘。他們往往有技術,但是創業辦公司,不能僅僅從技術著手,而更多的是從客戶[創業網m.fswenwen.com]的需求開始,從市場的調查開始,再回溯到技術的開發應用上。[創業網m.fswenwen.com]北京必必普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斌從海外歸來,經過創業后,感嘆:海歸怎么才能贏?只有比“土鱉”還要“土鱉”,才有可能創業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