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拉面的生意能做到多大?一個女人的回答是:90億!
■引子
必修功課——試吃
2007年9月4日中午12點,上海市淮海中路金鐘大廈31層味千拉面中國總部的一間窄小的辦公室內,站滿了一群西裝革履的人士。
他們正圍著房間正中央桌上擺放的兩大碗熱氣騰騰的湯面和幾個空碗,熱烈地交談著。
“我們開始吧。”隨著角落上一位戴著銀框眼鏡,卷發披肩的中年女士提議,服務員開始將每個空碗里盛上面條,大家也紛紛端起品嘗,頓時,辦公室里響起了一陣碗筷碰擊聲和人們吃拉面時會發出的特殊聲音。
這位中年女子叫潘慰,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主席兼行政總裁。這群吃面條的人,便是味千中國的高層們。這道品嘗面條的工序,叫做試吃,對于半年更換一次菜單,每年菜品更新率高達40%的味千拉面來說,是每月都要頻繁進行的工作。而老總們手中的這碗湯面,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出現在你家樓下味千拉面的新產品菜單上。
“你們覺得哪碗味道好?”潘慰一邊咂著口中的湯,一邊說出了自己的意見:“我倒是覺得第二碗味道好,第一碗只是喝進去覺得香,但是過去就過去了;第二碗的香味更醇厚,吃完了還留在喉嚨間。不僅年輕人喜歡,老年人也可能更喜歡這種有內涵的。”
十年快速擴張
具有內涵的快餐拉面,這是潘慰一直追求的味千拉面品質。味千拉面從一開始就被定位為健康食品。盡管味千拉面主要菜品是中國傳統的面食,但按照潘慰的說法,味千拉面并不完全屬于中餐,而是介于西式快餐和中式傳統餐飲之間的“快速休閑餐廳”。對于中西餐的差別,潘慰有句著名的論斷:“西式快餐是飯在等你,中式是你在等飯。”而味千拉面則巧妙地結合了中餐的口味、營養和西餐的快速。
10年前,味千拉面在深圳開出內地第一家連鎖店時,就在工業區擴建了一個食品加工廠,稱為中心廚房。之后珠三角地區所有味千連鎖店的產品,都來自于這個中心廚房。1999年,公司又在上海興建了一家中心廚房,負責為華東、華北及東北地區的門店提供產品。目前,味千拉面全國167家門店的骨湯原汁、面條、原料,都采取統一生產、統一采購,門店的后廚只需進行最后的簡單再加工工序。
在味千拉面上海淮海路店裝有透明玻璃的后廚,工業化的煮面過程猶如一條生產線:成包拉面從中心廚房運來,每包一碗。每口大鍋里有6個笊籬,拉面放進去后定時,時間一到,笊籬自動浮出水面。廚師把面倒入碗中,盛上用統一配送的原湯勾兌的骨湯,熟練撒上完全按比例調配的配菜。一碗味千拉面上桌,短到只用3分鐘。
所以,潘慰自豪地說:“我們全國所有門店的100個菜品中,每一碗面條,每一份小料的分量、口味都是一模一樣。”
憑借特別的市場定位和標準的工業化生產,在經歷創業之初每年7至8家店的穩步發展后,從2003年起,味千拉面進入高速擴張階段,每年以20到30家的數量開出新門店。不知不覺間,味千拉面如雨后春筍般悄悄地在各大城市出現。
192倍超額認購
企業規模日益擴大,潘慰開始考慮上市融資以圖發展。當時,很多風險投資都從科技、媒體、電信等行業抽離,將目標投向盈利豐厚且增長迅速的餐飲業,味千拉面自然也吸引了很多風投注意。但是,潘慰謝絕了所有風投。
“我們不缺錢,為什么要風投來稀釋股份?而且一兩億元的融資也不是很多。”說這話時,潘慰語氣頗為自信:從發展初始,味千拉面的現金流就比較充裕。
2007年伊始,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憑借一己之力,展開登陸港股的進程。受惠當前國際資本對中國消費概念的追捧,味千在推介過程中,獲得192倍超額認購,融資2.5億美元。國際發售部分,也獲得大投行熱捧。
關于推介,潘慰有一個故事。三年前,美國某投行基金經理來到上海,碰巧看見南京路上一家味千拉面門口排著長隊。2006年這位基金經理又來到上海,結果在同一家味千拉面店前看到同樣場景。這使他認識到味千的投資價值。不久他聽說味千在香港推介的消息。最終,該投行成為認購味千股份的幾個大基金之一。
3月30日,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538.HK)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交易,成為內地第一家登陸海外資本市場的連鎖餐飲企業,打破餐飲業不易上市的僵局。
2007年9月5日,潘慰在香港交出味千上市后的首份中報:今年上半年,味千營業額達人民幣3.9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1.6%。凈利潤達1.07億元,同比大漲91%,每股盈利為0.1217元。
談到上市愿景,潘慰說:“我們需要通過上市認定公司價值,也為味千走向國際餐飲品牌鋪路。”
特許加盟開放在即
創業至今,味千拉面店面一直分為標準店、經濟店和旗艦店三種,三種形式都是直營店模式。這種做法讓外界非常費解,對連鎖企業而言,開放加盟權可以迅速擴大規模,增加品牌影響力、減少經營風險。
“加盟店太難控制了,我們擔心一家店沒做好就砸了招牌。”潘慰解釋自己當初的擔憂。但她同時也知道,一旦上市,味千將面臨超常規發展,開放加盟權勢在必行。
為此,味千經過謹慎調研,與一家日本公司合作開發出加盟管理系統,以保證加盟店質量。之后,味千“將改變過去直營為主、在現有基礎上發展特許經營”內容首次在招股說明書上披露。消息一出,潘慰手機快被打爆了。
盡管特許加盟開放在即,但味千遲遲沒有對外公布加盟條件。經過審慎制定,在中報發布會上,味千才宣布:目前味千仍不接受個人代理的加盟要求,加盟者必須是在注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流動資金達到600萬元的企業。同時味千推行區域性加盟,即加盟者必須有足夠實力承擔整個地區的經營管理。這種加盟方式在業內尚屬嘗試。
對此,潘慰表示,單個門店加盟不僅散亂也不利于統一管理,區域性加盟是比較合理的選擇。潘慰透露,加盟破冰后,味千拉面的突破首先在杭州:到2007年底,杭州地區預計將有10家左右加盟店開張。
潘慰預計,2007年味千拉面在全國門店將擴展到200家,2008年發展到328家。
拉面女掌門從大篷車起步
賣貨的聯姻買貨的
眼前的潘慰,套裝得體,語調低緩,文雅的談吐中透出一絲干練,標準的職業女性形象。
“我沒有讀過大學啊”,潘慰坦然地自我介紹。看記者如此驚訝,她又補充了一句:“但我很小就出來做事,社會經驗比較多,想到馬上就做了。”
潘慰的父母是解放后從香港來到內地的愛國人士。潘慰出生在山西省。直到1988年,在內地讀完高中后,潘慰才跟隨返港的父母回到香港。此后,她一直在香港半工半讀,學過財務、英語,但從沒有上過正規大學。
半工半讀期間,潘慰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售賣食品的貿易行做財務。因為對內地比較熟悉,老板經常派她去內地做貿易。但三個月后,潘慰就辭掉了這份工作,因為她決定做自己的企業。那年,她不過20出頭。
之后,潘慰開始做自己的食品貿易。她在內地走南闖北,甚至下到各地農村購買各種土特產、糧油食品、海產品,再賣給出口商。這段經歷,不僅為她將來在內地的拉面事業奠定了基礎,也給她帶來美好姻緣。
“我是賣貨的,他是買貨的。”說起自己和先生的結識,潘慰笑了起來:“他很獨立,也喜歡我這樣獨立的女人。”潘慰的先生同樣從事食品貿易,并且家族在美國同業內數一數二。這段婚姻,也助推了潘慰在食品業的發展。
吃遍世界找美食項目
從事10年食品貿易后,潘慰逐漸感到困惑。食品行業競爭大,作為供應商,她經常被賒賬,有時一賒就是半年。潘慰因此希望找到一個擁有大量現金流的行業。此后她先后去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考察。那段時間,她經常在世界各地“下館子”,品嘗各地美食尋找項目。在日本一個偶然的機會,潘慰吃到了味千拉面。
“那時我感覺從未吃過如此好吃的拉面,特別是骨頭濃湯,喝了還想喝。”那時香港與內地的快餐業都比較落后,除了洋快餐幾乎沒有干凈舒適的用餐環境。潘慰的直覺告訴自己,這個生意有得做。
味千拉面是日本九州的一個拉面品牌。當時,想做味千中國代理的不止潘慰一家。但潘慰多年的食品行業從業經驗和內地已有的人員、廠房、設備,使她具有競爭優勢。在考察了潘慰位于深圳的工廠后,日本味千拉面的崇光社長對她說:“我對你很有信心。”終于,潘慰取得味千拉面在中國地區的獨家代理權。
起初,潘慰從味千拉面的加工和調料貿易做起。但受政策大環境影響,出口到日本的生意屢遭挫折。終于潘慰決定開設門店。1996年,味千拉面第一家店在香港開業,生意火爆,當月便實現贏利。
隨后,潘慰又將目光投向自己生活和工作過多年、市場更為廣闊的內地。由于當時看起來感覺在內地市場的發展有些不確定因素,因此潘慰做出了一個特別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