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搗騰”出國家專利——記杭州美先陳寶華
浙江在線09月11日訊 她的創業史,開始于一桌被做壞了的“怪味菜”。
這位下崗2年多的杭州女人,因為一次家庭聚餐中,70多歲的老母親錯放了鹽和味精,做了一頓“怪味菜”,而萌生了發明一種鹽和味精合成調味品的念頭。
她就是杭州美先科食品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寶華。
陳寶華調制成功的這種膏體狀調味品——“美先科”,是一種鹽和味精合成的調味品,“馬大嫂”們做菜時只要像擠牙膏一樣擠點放在鍋里,就不用再一次次放油、鹽和味精了。
品味她這幾年創業歷程,個中滋味可謂“五味雜陳”——
沒有地方搞試驗,陳寶華夫妻倆把自家陽臺當成了實驗室。丈夫駱恩震懂一些化工知識,于是夫妻倆跑書店買書,上圖書館查找資料……一次次鹽、油、味精的組合,一次次的試驗、失敗、再試驗、再失敗,家里積蓄的三四萬塊錢很快用完了,成果還是沒有。家里人勸他們算了,可陳寶華和丈夫態度堅決:“既然做了,就要堅持下去;如果不成功,我們就到菜場賣菜去!
整整兩年時間,陳寶華和丈夫就窩在“陽臺實驗室”里埋頭搞試驗。功夫不負苦心人,最終一種由鹽、油、味精(由蘑菇提煉的天然鮮味素)共同調制、且不添加防腐劑、色素和香精的膏體狀調味品終于研發成功,并很快獲得了國家專利證書。
產品有了、專利也有了,本以為最大的問題解決了,可接下來的事兒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簡單:新玩意兒得讓消費者知曉吧,生產廠房得找吧,銷售店面得租吧……每一件事兒都讓這名下崗女工倍感創業的“苦”。
為了推廣自己的產品,她頂著烈日酷暑,帶著200多瓶試用的調味品走街串巷,一家一家飯店跑。“一家家敲門去推銷,總是招人白眼,滋味真不好受……”
為了找生產廠房,陳寶華夫婦跑遍了杭城各個城區,大廠房租不起,小的廠房不符合條件……好不容易在市區機場路上看中了一家廠房,合同都要簽了,結果環保部門一考察,沒有排污管道不能開工。聽到這個消息,陳寶華眼淚立即掉下來了……最后,拱墅區科技局助了一臂之力,在上塘路八丈井附近幫她落實了130平方米的廠房。
艱苦的創業初期熬過了,陳寶華開始在營銷方式上創新!懊老瓤啤钡闹饕袌鲈诓宛^,如果一味地上門推銷,費時費力;做廣告,又要花很多錢。思來想去,陳寶華決定自己開一家面館,用實際行動宣傳她的調味品。很快,陳寶華的第一家美先科調味餐廳正式開張了!斑,這里的面,味道不一樣?”慢慢地,獨特的鮮味鎖住了一批?停麄冊谄穱L面的同時,還不忘買一些“美先科”調味品回去,或自己用,或送人。一位家住左家新村的老客居然引來了遠在遼寧開美食城的親戚,每年要向陳寶華買數千斤調料呢。
如今,陳寶華在“陽臺廚房”里搗騰出來的“美先科”調味品,已經進入了全國80多家超市,并在杭州、寧波、云南等多個城市有了自己的經銷商。這位下崗女工的生意越來越紅火了,創業滋味也越來越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