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奧運選擇了悉尼,澳大利亞成功的“奧運——旅游”推廣實踐,讓這個“袋鼠王國”的旅游業提前成熟了10年,澳大利亞旅游委員會宣稱,奧運會是“澳大利亞入境旅游史上最具意義的事件”。
三年前,奧運回歸了雅典,古老的希臘文明大放異彩,奧運不僅帶動希臘旅游走出來多年來的低谷,甚至還為臨近希臘的土耳其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流。希臘官員稱,奧運會是“一個最重要的旅游節日”。
這一次,輪到了北京和中國,快速發展的中國旅游業能就此開啟這次世紀商機,奉獻給世界旅游一席“饕餮大餐”嗎?
奧運會不僅是旅游業的催化劑和加速器,同時也是旅游業最好的“試金石”
2002年,國際奧委會“奧運會研究委員會”發表了一份“百年奧運分析研究報告”,對奧運會的功能和作用進行了全面評估,把奧運會對舉辦城市和東道國的影響概括為五個方面:樹立舉辦城市的國際形象,留下體育場館和人才,增進人們對體育的熱愛,增強東道國國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對旅游業的促進作用。實際上,前四個方面最終也將對旅游業的發展起到直接或間接的促進作用。因此,奧運對旅游的促進作用最直接,影響也最大。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成功的市場開發和企業運作,載入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發展的史冊。它不僅使美國人從越戰的創傷中擺脫出來,重振了美國人的創業精神,還為美國凈增了數十萬入境旅游人數。
此后,奧運與旅游的結合漸入佳境。除了雅典奧運會和悉尼奧運會外,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對旅游業的影響也令人稱道。奧運會不僅使巴塞羅那成為歐洲最具吸引力的海濱旅游城市之一,更使西班牙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旅游創匯國家。英國倫敦在申辦2012年奧運會成功后,認為“奧運會與殘奧會對英國旅游業的未來是一種長期的投資”,目前已經著手準備“奧運——旅游”推廣活動。
奧運會不僅是旅游業的催化劑和加速器,同時也是一塊旅游業最好的“試金石”。來自國家旅游局的統計顯示,2006年,中國入境過夜旅游人數達到4960萬人次,比2001年增長了43%;旅游外匯收入335億美元,比2001年增長了73%;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國,在全球前往亞太地區的旅游者中,29%的人選擇了中國。
然而,與世界一些“明星”城市和主要旅游國家相比,中國旅游依然存在顯著的差距。世界旅游組織亞太地區代表徐京說,目前,亞太地區每位入境旅游者創造的平均收入為890美元,而在中國,這一數字僅為271美元。新加坡人口448萬,每年接待970萬海外旅游者,平均每人接待2名海外游客。相比而言,即使在中國接待海外游客最為頻繁的北京和上海,情況也并不十分樂觀。因為北京平均需要3.5個當地人接待1名海外游客,而上海則需要3.8個。也正因為如此,通過合理規劃,未來中國旅游業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而奧運,無疑是從現在起到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旅游業發展最大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