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在南非的歷史很短,大部分人是在2000年后前往南非淘金,但是,這里的溫州人沒有打工的,個個都是自己經商當老板,他們精明能干,吃苦耐勞,又有經濟實力,大有后來者居上之勢。”據南部非洲溫州同鄉會會長黃建文介紹。2001年開始闖蕩非洲市場的黃建文是一個典型的溫州商人,與很多cye.com.cn在國外做生意的人一樣,黃建文最早從事的也是貿易批發類生意,包括服裝、皮鞋。“7年前我用了4個月的時間幾乎跑遍了南非主要商業城市約翰內斯堡的所有批發城和商業中心,專門在非洲做了很詳細的調查,了解當地人的著裝特點。”幾番斟酌之后,黃建文決定揮戈進入非洲經濟“橋頭堡”南非。
黃建文告訴記者,他當時在兩個多月時間里,連續發出了20個柜,價值在800多萬元人民幣。結果銷售情況竟然超乎預料,甚至幾家連鎖公司還找上門來。黃建文在南非一舉成功,并從中看到了更廣的商機。
“溫州的這些商品因為物美價廉,有許多像我一樣的溫州商人都賺到了錢。”黃建文興致盎然地向記者表示,南非是一個非常適合中國人開拓的大市場,這里輕紡產品幾乎空白,全都進口,而且價格高,產品也比中國落后10來年,“溫州制造”正好是南非市場最需要的,所以溫州的傳統產品迅速占領了南非這個大市場。
傳統商品貿易處境尷尬
黃建文告訴記者,南非的市場雖然很好,機會也很多,但是,如果對當地的情況不了解,吃虧的也不少。南部非洲浙江商會會長、南非胡氏國際貿易集團董事長胡李明剛進入南非時就吃過這樣的虧。
1999年11月通過在約翰內斯堡中華門的義烏人介紹踏足非洲考察,胡李明認準了南非,為此,他在2000年4月把在國內的積壓產品運到南非銷售,還向南非發了3個貨柜的燈具、水暖產品、鎖具、打火機和眼鏡,由于他不懂英語,不通法律、財務、海關,一開始就被在南非的商人騙了,頭一年虧了100多萬元人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