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物資的投資機會
應對自然災害和重大突發事故的另一個挑戰是救援物資。災害面前最為嚴重的影響之一是受災人群會失去正常的供應,面臨停電、停水、斷糧、疫情等多方面的威脅,能否戰勝災害和事故及時地得到救援物資是關鍵因素之一。2008雪災中胡錦濤總書記親自到煤炭生產和運輸一線指揮生產,深刻地說明了電煤生產和運輸是此次抗擊雪災的另一個重要戰場。
在醫療救援中,抗感染、解熱鎮痛等方面的藥品和血液是關鍵的救援物資儲備。國家戰略儲備包括石油、糧食、食鹽、煤炭等方面,一方面用于應對戰爭的需要,平衡生產供應和國際貿易的突發性事件,另一方面則用于重大自然災害的救援,2008年的雪災便動用了價值上數千萬元的國家儲備食鹽用于融雪。
與緊急救援物資儲備相配套的,當然還有救援物資的物流運輸基點和調度系統建設工作,對于緊急救援物資的運輸更是會重點保障的方面。在2008年雪災中電煤運輸便是一例,港口、鐵道都要求做到即來即運,而且要不惜一切代價進行運輸,我們甚至稱之為“軍事物流”,一切以及時送達為目標。
不過應急管理和緊急救援所處理的事件畢竟是少數的、偶發的,所需要的設備中有些是平時也會使用的,但也會有很多是平時不常用的,在特殊環境中才會用到。就像2008年的雪災中cye.com.cn需要的鏟雪機,對于南方城市在正常氣候條件下是不會采用的。這是一種很難平衡的矛盾,以應對極小概率添置的設備可能是一種浪費,但在事故發生時又不能不用,這樣便需要通過公共服務體系來完成特種救援設備的購買和使用,也因此形成一個企業生產—〉緊急救援機構購買—〉突發事故使用這樣的一個特殊的產業鏈。
緊急救援體系需要形成高效的指揮調度平臺、救援設備、救援物質、救援資金的管理平臺,進行必要的物質儲備。改變由政府“一管到底”的局面,便需要通過符合市場經濟的運作方式來建立,使緊急救援體系cye.com.cn建立過程符合市場規律,通過財政、企業、保險、慈善機構共同支付來建立,遵循¬緊急救援的有償服務原則,成為政府可指揮調度,撥款支付的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服務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