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一個億光谷再吹科技創業號角 “今年,我們將投入一億元,用于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人員創業!”昨日,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東湖開發區)促進科技創業暨科技成果轉化大會上,該區管委會主任劉傳鐵說。
5000萬促科技成果轉化
“開發區設立科技成果轉化資金5000 萬元!眲麒F表示,此項資金主要用于支持科技成果項目轉化、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的建設、引導各類資金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投入,以及科技創新獎勵等。
在科技成果轉化基金中,將設立“種子基金”專項。對具發展潛力、但又具較大投資風險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經評審后給予30—50萬元的種子資金支持。對成果轉化的重大項目,經評審后給予貼息或無償資助100—300 萬元。對通過科技成果轉化產生的國內外發明專利、商標、軟件著作權等申請費用給予全額補貼。
據悉,東湖開發區將提供科技成果信息發布與科技成果產權交易平臺,對于通過該平臺完成的科技成果產權交易,交易雙方可獲實際交易額5%的補貼;對在孵化器內新建的各類專業化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給予建設資金補貼,并根據其向企業開放和提供服務的考核情況,給予運行經費補助;對科技中介可根據考核情況給予經費補貼。
搭建4個平臺突破4個瓶頸
“我們要努力把東湖高新區建成科技創業的沃土,真正將武漢的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劉傳鐵表示,為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業,該區將為科技創新搭建四大平臺、突破四大瓶頸。
“力爭年內孵化總面積達到8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達到1000 家!
劉傳鐵表示,該區將著力拓展企業孵化平臺、搭建創新服務平臺、建設中介服務平臺和建立創業培訓平臺。并圍繞重點產業,加快推進生物醫藥孵化器、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孵化器、光電子企業孵化器和軟件園的建設。
“我們要積極開展人才資本出資試點,進一步探索和完善人力資本、知識產權出資入股的辦法!眲麒F表示,該區將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加強貸款平臺建設,幫助中小企業爭取國家創新資金的支持,發展風險投資。據介紹,該區將設立5000 萬元風險投資補貼資金;每年撥款1000 萬元,用于引導信用擔保機構補充資本金。
◇相關新聞
阮成發細數武漢科技創業三大“絆腳石”
本報訊(記者 劉春燕)在昨日的促進科技創業暨科技成果轉化大會上,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阮成發直面現實,坦陳目前該市科技創業仍存在三大“絆腳石”。
首先是“墻內開花墻外香”的現象并不少見。
其次是相當一部分高技術企業體制機制不活,適應市場能力不強,發展速度比較慢。
其三,他提出,武漢仍存在校企關系定位不清、知識與資本配置不當、服務提供不足等諸多體制機制問題。針對這些“絆腳石”,阮成發提出4 種應對措施。一是探索知識的資本化、股權化,讓知識體現價值,通過市場確定一系列的評價、交易、配置以及退出機制。二通過小額擔保貸款、各種風險投資基金、產業基金、種子基金等,把企業財務成本降下來,解決科技創業的投融資問題。三是探索建立市場中介服務體系。四是探索對企業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