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政協第三次主席約談會暢談就業創業,高校教師建議——
銀行要支持畢業生創業擔保
5月27日,貴陽市政協舉行“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與百姓生活”第三次主席約談會。應邀參加會議的高校負責就業指導的老師、大中專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市民代表、企業家等圍繞“就業促進和諧,創業促進發展”的主題暢所欲言、建言獻計,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
高校老師:誰為畢業生創業擔保
來自貴州商專從事學生就業指導的唐雪梅認為,在畢業生創業方面,應該加大創業政策宣傳的落實力度。有些學生常常來向她抱怨,現在國家雖然對高校畢業生采取了多種措施以保證就業,但一些政策在具體落實過程中還差一大截。比如針對大學生小額擔保貸款,需要有擔保,對一個剛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說,誰來為他擔保。據了解,僅僅針對這項政策,幾乎所有的銀行沒有開展此項工作。為此,她建議,銀行能否像助學貸款那樣來對大學生創業進行扶持,這對增加創業會有很大的幫助。
其次,多開展創業講座及培訓。現在的就業培訓全是高校自己以及社會機構在投入。應該整合社會培訓基金,同時有公益性基金來扶持尤其是政府的投入對每個人創業很關鍵。在創業方面,唐老師還建議,稅收等方面的減免幅度應該再大一些。
在就業方面,唐老師提到一個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普遍反映的問題,就是現在的個人檔案管理費用過高。她說,現在許多大學生畢業后沒有找到工作,檔案就放在了人才管理機構,但對一年240元的管理費學生認為過高。建議政府能否在針對大學生就業軟服務上增加投入,解除后顧之憂,這也是促進就業的一種方式。
企業老總:就業之前要先擇業
貴州萬順堂藥業老總吳筑華在發言中指出,現在許多人談到就業創業時,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前提——擇業。現在我們對大學生在擇業方面的教育嚴重不足,幾乎是空白。他認為,現在的大學生個人追求過多,社會責任感不強,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所以在擇業上存在誤區,這與我們的教育有很大關系。
現在的老師在教育中只會告誡,現在有個工作就行了,不要“挑肥揀瘦”,這種教育值得商榷。因為在擇業過程中不經過思考,就有可能不斷換工作,大好光陰就浪費了。一些大學生到公司應聘,吳總問他們會什么,這些大學生一臉茫然,反映了現在大學生在就業擇業上比較茫然,他認為擇業應該放在第一位。
在高校從事教育工作20多年,自己從事IT行業10多年的張弘認為,現在的人才市場招聘專業化不夠。每個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層次不一樣。公司每次去人才市場招聘,都招不到人。因為人才市場的招聘不夠專業,想找這類工作的沒來,來招聘的招不了。建議不定期舉行諸如“醫藥專場招聘”“IT專場招聘”等等。
下崗就業人員:全社會都來關心困難群體
貴陽金陽濟英創業服務中心是一個下崗再就業組織。中心的李明說,作為在全市率先啟動環衛市場化改革的創業實體,6年來,招收金陽新區失地農民做環衛工近300人次(現在仍有130名,占中心員工的80%),為緩解金陽征地拆遷矛盾起到積極的作用。
但目前的環衛作業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環衛作業還屬于勞動密集型,將環衛作業推向市場,往往考慮最多的是卸“包裹”。在招投標中幾乎全是低成本運作,清掃保潔人員工資偏低。老弱者居多、文化素質低是整個貴陽環衛群體的特點。但是,這又是解決部分下崗失業人員尤其是部分“4050”人員再就業的一種途徑,希望引起全社會的關注,社會應該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消除就業歧視。政府應該在政策、資金等方面予以更大的支持。
據介紹,貴陽(含三縣一市)目前共有6000名環衛工人,其中70%為臨時工,他們工作在環衛作業的第一線,每天要工作10余小時,勞動強度大,且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目前,貴陽市各區、市、縣均已不同程度提高了環衛工人的工資待遇,并正在積極爭取辦理各類社會保險,改善工作條件。
來自小河長江家政的伍文英認為,人人都可就業、創業,創業關鍵是要有永不言敗的精神,就業就應該敬業愛崗。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全社會都應該來幫助,尤其是政府在對這一困難群體的就業、創業培訓方面應該加大投入。
高校學生:招了我就要重視我”
來自貴州商專一位即將畢業的酒店專業的學生說,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的“問題”也許無法得到一個統一,好的單位肯定想招到最優秀的學生,但最優秀的學生他的選擇就很多,尤其是當你把他招去又沒有讓他發揮相應的作用時,這中間矛盾就凸現出來。她說,曾經有一個單位到學校招聘,當時招聘人員那種熱情讓許多畢業的大學生心里熱血沸騰,但到單位后,態度一落千丈,有的根本發揮不了自己的特長。
她說,現在一些人才市場招聘會上,有的公司在宣傳實力上存在夸大,有的到了單位根本不是從事當初招聘時的工作,招而不用的現象應該引起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