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企業使命:為了什么去“賣命”!
太平天國的領袖們為了宣傳他們的“企業使命”,搞了一套裝神弄鬼的把戲。只是,講政治講得太洋氣,為了教育市場可下了一番工夫。曾國藩不費那個勁,他宣傳他的“企業使命”時,總是講大家都聽得懂的東西,四書五經改改就是,禮義廉恥,忠君愛國,這些中國人已經講了幾千年,拿起來就能講,講成真的就好。然后又拿太平天國的“企業使命”作為靶子,說他們講基督教,不講禮義廉恥,不講忠君愛國,就是賊,是賊就當剿滅。于是,曾國藩的創業,就有了正當得不能再正當的道德理由,就有了讓大家都愿意去“賣命”的“使命”。
三、商業模式:資金流是個大問題!
創業需要本錢,但創業之初往往很缺錢。可是滿清董事會連一分錢都沒給曾國藩。
這可怎么辦?要知道,打仗是個很費錢的活兒。思前想后,最終還得自己救自己,自己想辦法去掙!但現實遠比想象的糟糕:江南各地的商鋪大多已被太平軍砸得稀巴爛,做生意的自然沒法交稅;農民都跑了路,農業稅自然收不上來,人口稅早年已經被廢,即使收上來也是國稅,得上繳的。 好在曾國藩是一個“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的領導,這不,絞盡腦汁之下,方法果然找到了。于是,以曾國藩為首的管理層大力推廣厘金制,也就是商品流轉稅,同時,曾國藩還成為了中國公路設卡收錢的鼻祖,據載前前后后籠共收來了銀子10億兩之巨。
四、隊伍建設:用人要用“玩命干”的!
要想創業成功,選人用人極其關鍵!曾國藩的湘軍能夠“逆風狂飚”,首先在于選對了人。且看曾國藩是怎么選人的:在中高管理層,他任命了一批郁郁不得志的書生文人。他清楚,野心勃勃的不得志的知識分子,在科舉仕途尋不到出路時,打起仗來就會不要命,玩了命也要通過這條路出人頭地。在普通士兵的選擇上,他是只要農民、山民、土匪、地痞,城市出生的“小資”堅決不要。總之一條,要的都是敢玩命干的無產者。貧窮有力量,當兵有飯吃,給飯吃就玩命;打贏了有銀子分,錢最能提升戰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