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36氪負責人程涵介紹,這些申請者特征都非常鮮明——創業時間通常不超過兩年。團隊人數少于20個,六到七成都集中在移動互聯網。
陳宇所在的公司正是其中之一。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了iPhone和手機應用商店。一年之后,又為開發者們提供iPhone軟件開發包,并且開放了App Store(蘋果商店),此時陳宇還在讀大學,與一幫同學寫程序。3年后,陳宇加入了廣州一家名為鋒鋒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參與創業。漫畫照相簿是他們的第三個產品。這個能把個人照片通過DIY生成真人漫畫風格的應用,在App Store上推出不到兩周,就在香港區娛樂軟件中排到了第一名。
這極大地增強了陳宇的自信心。按照蘋果公司的分成協議,開發者每在App Store上賣出一份軟件,就可以得到七成的收入,這讓像陳宇一樣的開發者和消費者的關系變得直接而簡單。它意味著所有不起眼的小團隊,甚至個人,都擁有一戰成名日進斗金的可能性。
一些人的確成功了。被提及最多的,是一款名為“憤怒的小鳥”的游戲。在2009年12月登陸蘋果App Store時,其初期投資僅為2.5萬歐元(約25萬元人民幣),一年之后,它成為彼時最暢銷的iPhone應用軟件并在蘋果的iOS平臺賣出了1300萬份。現在,它每月吸引著1.3億的用戶,日活躍用戶數達到3000萬,僅周邊衍生產品授權便收入7000萬美元(約4.4億元人民幣)。
在中國,創造奇跡的“小鳥”也在誕生。就在半年前,曾經創辦愛卡汽車網和譯言網的陳昊芝帶領一支團隊,開發了一款名為“捕魚達人”的游戲,在App Store中迅速躥紅,三個月就輕松進賬500萬元人民幣,成為2011年從“蘋果”身上獲利最多的中國創業者。如今“捕魚達人”已成功獲得二輪融資,累計金額超過1億元。
“App Store的出現,拉低了整個行業的創業門檻。”Cyber Agent深圳公司投資經理楊溢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最近兩年,她接觸了不少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年輕”是她對這些創業者的最深刻印象。他們中的一些人,純粹是出于興趣和一腔熱情。沒有辦公室,甚至連個“創業車庫”都沒有。不少創業者每周都聚會,有時在單位食堂,有時在附近的快餐店,他們常常談論到晚上十一二點。不見面討論時,則會掛在網上長聊。
移動市場研究公司Distimo于2011年末發表的報告顯示,目前七大移動應用商店中的應用數量超過了100萬款。而據美國科技網站BGR的報道,2011年5月的時候,僅App Store上的應用數量就已經超過了50萬款。這股潮流被一位英國的App創業者Simon Oliver形容為“App explosion”(應用大爆發)。
2012年龍年春節賺錢商機創業好項目精品薈萃:http://xm.cye.com.cn/xm_dy/2012/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