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公司執行副總裁蘇偉銘 南北大眾網絡無整合必要 蘇偉銘認為,豐田和通用在定位上是下工夫的,希望大眾從PASSAT領馭開始能夠后來居上 一場遲來的寒風,讓人們感受了北京冬天的味道。11月28日,在大眾汽車中心,《第一財經日報》采訪了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公司執行副總裁蘇偉銘。
今年以來,大眾在中國的銷售陷入前所未有的難堪。來自汽車行業的數據顯示,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前10個月累計銷售轎車357143輛,市場份額僅有16.45%。面對這樣的數字,記者面前的這位大眾主管市場及銷售副總的壓力無疑是巨大的。
把庫存降到健康的水平
蘇偉銘介紹,今年1~7月,大眾的市場份額一直在向下滑,到8月份才開始穩定。其中,1~4月下滑得最嚴重,主要是上一年的庫存導致。
他不忘強調的是,在行業數據上,大眾的數據是零售數,是真正到了消費者手中的,而其他很多企業的都是批發數。這樣,大眾1~10月的市場份額在17%左右。
大眾在華合資企業的庫存到底有多大?“今年年初,庫存是在16萬~17萬輛之間,非常大。我們花了幾個月時間才開始降下來,希望把它降到一個健康的水平。”蘇偉銘談到的數字令人吃驚,比以前曾經披露的15萬輛又多了大約10%。
蘇偉銘說,關鍵是要把庫存消化掉!他分析到,庫存的分布,廠家、商家和物流等其他環節各有三分之一。兩家合資企業的平均零售數為每個月5萬輛,由于生產、地理、物流等方面的原因,如果小于1個月的零售數,庫存太少;而大于3個月的,庫存又太多。理想的情況是1.5個月零售數,年底一定要控制在2個月內,也就是少于10萬輛。
另外,蘇偉銘還談到,庫存車的車齡到底多少才合適?首先要盡快消化車齡久的,控制好節奏,希望庫齡也能夠健康一些。
PASSAT領馭重塑定位
當記者問到,大眾汽車在中國怎樣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蘇偉銘指著展廳內兩輛剛剛上市的PASSAT領馭,談起了大眾汽車的“定位”觀。
蘇偉銘認為,成本調整時,首先從市場出發,降價也是從市場出發,要明確客戶群體是誰?他們要什么樣的產品?大眾汽車強調的是德國車的質量,要考慮消費者的個性、家庭,也要考慮與國際接軌。這里的關鍵就是定位。
蘇偉銘說,假如成本下降40%,價格也許會降得更多,還是定位問題。今年與去年不同,大眾采用了48個細分市場的概念,用6個月時間作大量的分析,包括今后3~5年的市場以及競爭對手的情況等,每年還要做出調整。否則,即使車賣得好,也并不說明定位好、有附加值。蘇偉銘認為,豐田和通用在定位上是下工夫的,希望大眾從PASSAT領馭開始能夠后來居上。
“比較而言,日本公司在價格定位上很細,而大眾和通用在客戶群體上考慮的多一些。”蘇偉銘這樣進一步分析。PASSAT領馭與蒙迪歐、雅閣、馬自達6、銳志相當,首先要比裝備,將價格調整到位。比如,21.48萬元有什么裝備?自動擋還是手動擋?對消費者有什么價值?大眾為此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對于PASSAT領馭,第一位的是定位要成功,而不是要比別人便宜,也不追求誰低于誰,人家會做什么東西?
談到車型的選擇,蘇偉銘認為,第一要看客戶群體,第二要看資源,包括開發能力、政府政策,甚至油價高低等。定位時不能簡單地從入門級車型開始加,如采用1.8T的發動機,在設計好之后再加減。首要的是品牌定位,比如即將引進的斯科達品牌應該有獨自的網絡,因為斯科達品牌是理智型的,而不是經濟型的。法國某商學院有一個關于斯科達在英國成功的案例,原來以為斯科達是低價位的品牌,但結果是人們并不認為比大眾品牌低,其消費者屬于理智型群體,而斯科達轎車也不是便宜車的概念。
南北大眾網絡沒有整合必要
對于人們常常會提起的銷售系統會不會整合的問題,蘇偉銘反問道:“南北大眾整合有什么好處?”
他說,大眾的國產車型共有14個,加上進口的輝騰、途銳和新甲殼蟲3個車型,共17個車型,每個車型大概又有6~7個細分的款式,假如使用一個展廳,就要考慮放50輛展車,這是不現實的。
另外,蘇偉銘談到,其他廠家的合資企業也不是只有一個網絡,比如豐田也有一汽豐田和廣州豐田兩個網絡,不同網絡有不同的好處,兩個比一個來得好。至少10年之內,大眾的兩個網絡沒有整合的必要。
蘇偉銘繼續闡述,今后大眾會更傾向于市場和產品的定位,把中國市場分為四大塊:精英、傳統、理智、新潮,然后再作細分。因此,兩個網絡對大眾品牌的定位非常重要。一汽-大眾定位于時尚、精英;上海大眾定位于經典、典雅。這樣才能把48個細分市場的定位分得很細,再把對手放入,進行品牌塑造。而不是等車子出來以后再來定義。比如這款PASSAT領馭,在強調時尚時,其設計風格、內飾、色彩也都是時尚的。客戶群體不僅商務、公務,也要走向私人用,這是第一步。
當然,蘇偉銘也意識到這一工作的難度。他分析說,過去大眾的產品沒有賣好,有定位不準的問題,但這不是一夜之間就能改變的,需要時間,需要再務實一點,不是急于再選適合的車型。蘇偉銘強調,大眾與通用和豐田的邏輯不同。通用的改變比較快,能夠適應市場需求;豐田則細致、穩定,也略顯保守。大眾最好是在它們之間,既不能很快的改變,因為實施營銷戰略需要時間;也不能墨守成規,否則會陷入被動。
對于今后一段時間的展望,蘇偉銘表示:首先,估計在2006年可能有40~50款新車推出,節奏會好一些,不像今年有105款新車。其次,對新車也有不同的涵義,要有更多的選擇給消費者。第三,還是定位問題,某車型符合哪類客戶群體?拿來以后也要適合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21—52132511(上海)010—58685776(北京)020—34254460(廣州)0755—82416077(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