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至8日,記者走訪部分曾被曝光的違建高爾夫球場時發現,它們依然開張營業、生意火爆。有的已被處罰100次,但照樣“第101次”開球。
病癥 北京可供查詢球場有100多家
去年7月,有網民揭露北京海淀區曙光防災教育公園竟被高爾夫球練習場占據。3月6日,記者再次來到該公園時發現,公園內的“羅耶爾靈克高爾夫俱樂部”照常營業,在高爾夫球場內約50人在練球。廣東的一家違規球場“已經執法100次”,球場依然能“第101次”開球。
目前,僅門戶網站的高爾夫球頻道公布的全國高爾夫球場達327家,共占用64萬余畝土地,相當于2010年全國批準建設用地720余萬畝的8%。
以土地資源極其緊缺的北京為例,2004年前,北京擁有20多家高爾夫球場。7日,記者了解到,北京可供查詢的高爾夫球場已經有100多家。
探因 原因為利益驅動和監管不力
據記者了解,早在2004年,國務院辦公廳就下發了《關于暫停新建高爾夫球場的通知》,此后國務院和中央各部委至少下發了10道高爾夫球場禁令。
國土資源部在2011年通報違法違規用地督辦案件時明確表示,2004年以后新建的高爾夫球場均屬“違規”。
全國人大代表李秉記分析認為,強大的市場需求,巨大的利益驅動,讓違規高爾夫球場建設有令不行、屢禁不止。
“大部分未經審批的高爾夫球場大多打著 體育公園 生態園 休閑園 綠化項目 等旗號獲得地方審批。而一些地方政府把建設高爾夫球場看成是拉動經濟的好項目。對建設單位非法侵占農田、林地的做法視而不見。還有的開發商以高爾夫球場為誘餌,在球場周邊開發房地產項目,以此帶動房價、地價的上漲。”
全國人大代表張榮鎖指出,目前,發改委、國土、水利、林業、體育、旅游等多部門共同監管高爾夫項目,各部門僅從自身角度出發各管一塊兒,形不成合力,雖為“多龍治水”,實則“多頭不管”、收效甚微。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