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下崗工人劉京云在北京醫院照顧生產的同事,她感覺,北京很多老家是外地的產婦,身邊沒人照顧,創辦一個月嫂公司,為他們提供服務,將有很大市場。
“當時只想細分一下家政服務市場。”劉京云說。
她請的都是北京籍的退休幼兒園老師、醫生及下崗女工,并找來婦產醫生、兒科醫生、營養師給她們培訓,使其成為具備產婦和新生兒護理常識的月嫂。
劉京云定的月嫂價格,高于保姆價格。
那個時候,請個保姆才280元,而劉京云把月嫂價位定到了900元。即便最初2年,公司虧損,劉京云也沒把月嫂價格降下來,“不能降,價格體現著月嫂的價值。”
2001年之后,月嫂日漸被市場接受。
2003年,張玉香看到劉京云的創業故事后,成立了深圳第一家月嫂公司。
越來越多的人看到月嫂公司的發展前景,紛紛開辦月嫂公司。2005年,遍地開花的速度已經超出劉京云的預期,并在2008年達到了井噴。
“虛假”的職業化
各種公司從事月嫂培訓,發放“權威”證書;專家表示,“月嫂”技術含量低不構成一個職業
許多月嫂公司都試圖讓“月嫂”變得更職業。他們提供相關培訓,并以公司名義頒發月嫂證。有了月嫂證,月嫂身價自然抬高。
山西長治來的程鳴鳳正在考月嫂證。她在一個月嫂公司報的培訓班,價格是1200元。
此前,她做了五六年的育兒嫂。
程鳴鳳算了筆賬,在北京市場上,她做高級育兒嫂的報價是4000元,如果轉行做月嫂,初級報價就是4800元,幾年后,到了高級,可達到6800元甚至更高。
給程鳴鳳培訓的老師叫李楓,四十多歲。做月嫂培訓前,李楓曾是單位會計,下崗后,一位好友開月嫂公司,邀請她來做月嫂培訓。
為了講好月嫂培訓課,她專門去做了一年多的月嫂,摸索經驗。
采訪中得知,很多培訓師都是老月嫂出身,真正請產科醫生或營養師來做培訓的也有,但很少,上課的時間也很短。
李楓什么都教,產婦乳腺護理,催乳,新生兒臍帶護理,二便觀察等,涉及的都是一般醫學常識。她用的是公司自編的教材。
“月嫂有多少專業技術性?”李楓反問記者,她說,月嫂的技術含量低,大多都是掙辛苦錢。
對于這個“技術含量低”的工作,參與培訓的單位則是五花八門。
廣州有媒體報道,當地權威培訓機構有3家,市人社局下屬的廣州市就業訓練中心、市婦聯和市總工會家政培訓基地。
北京靚嬰堂在它的加盟招商廣告中,也強調了自己的資質,“由勞動部獨家授權月嫂職業認證”。它頒發的月嫂證上印著“職業培訓證”,和“職業鑒定證”僅二字之差。
北京靚嬰堂的“月嫂證”上印著“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字樣,并有該中心的蓋章。
該中心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下屬事業單位。靚嬰堂收取的月嫂培訓費分別是,1680元、1880元和2680元。
該中心職業鑒定部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靚嬰堂頒發月嫂證,那是培訓部門的事兒。目前月嫂根本不是一個職業,也沒有一個相關的職業標準。
國家規定,新職業申報時有兩個必備條件:不少于5000人、穩定的從業人員規模,擁有自己獨特而核心的職業技能。
“月嫂工作談不上專業,目前來看,不可能單獨成為一個職業。”北京家政服務協會會長李大經說,月嫂只是家政服務員類別下的工種,它只是比鐘點工、保姆等其他工種的文化水平、外在形象略好一些。
“百團混戰”推高價格
大量小公司涌入月嫂行業,發動廣告戰,以搶奪市場,并借生育高峰推高價格
張路軍是在2008年進入月嫂行業。他目睹這潭水,如何從清澈變為渾濁。
那一年,他給妻子請了一個月嫂,并發現整個行業還處于低端經營。他便從外資電信公司辭職,找了幾個同學入股,開辦月嫂公司。
此后的一兩年,更多月嫂公司如春筍般冒出。好幾個原來在張路軍公司做客戶經理的,都“單飛”了。
這些月嫂公司各有各的生存途徑:有的是老月嫂,帶著幾個姐妹,靠一些老客戶和去醫院拉活;有的依靠人脈關系,“吃定”一家醫院,通過醫院介紹客戶;也有的靠廣告投入,在百度等搜索網站購買關鍵字和排名廣告位。
一些剛成立幾個月的小公司可能宣傳成十年老店;公司里沒人懂外語,卻自稱是涉外經營的國際公司。
張路軍形容現在的“月嫂”產業,“是一個百團混戰的時代。”
行業競爭加劇,也推動廣告成本增長。張路軍發現,不少月嫂公司每天在網絡上投放的廣告費達兩三千元,是三年前的幾十倍。
于是,月嫂公司紛紛抬高月嫂價格,攤薄成本。龍年伊始,年前還是6000元的檔位,年后就漲到8000元。
“不漲價怎么行?如果維持原價,月嫂都會跑走。”張路軍覺得,龍年天價月嫂,某種程度是行業合力所致。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