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Apple)擁有1千億美元現金,把這筆錢花出去的方式有很多種。新開更多的零售店?打鉤。建立更多的服務器群以支持其iCloud服務?打鉤。在加州庫比蒂諾打造第二個園區來容納迅速增長的員工團隊?打鉤。收購公司并擴充研發力量?打鉤。派發股息并回購股票?打鉤,打鉤。
那么,買斷自身供應鏈又如何?許多位列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的高科技制造商都夢想著掌控零部件買價,并確保關鍵部件能夠按需流動。蘋果是極少數擁有財力實現這一夢想的公司之一,具體的方式是,購買生產設備裝配亞洲現有和新開的工廠,然后交由其他人來運營。據密切關注蘋果動向的人士透露,蘋果公司已經開始朝著這一目標部署其現金儲備。這是一項很可能將延續消費電子市場瓦解趨勢的戰略。迄今為止,蘋果公司一直在這一領域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
這家iPhone手機制造商在海外囤積了大約640億美元的現金,這些資金適用極具吸引力的低稅率(5%),但其利息收入也微乎其微,幾近于零。但如果蘋果公司選擇把這些錢帶回美國本土,迎接它的將是高達35%的稅率——這并非一個令人愉悅的前景。用這些錢來擴大海外工廠的產能,顯然更能激發起蘋果公司的興趣。蘋果公司雖然需要承擔折舊費用,但可由此壓低生產成本。這還意味著,這家公司能夠繼續提高產量,以滿足市場近期對iPhone和iPad似乎欲壑難填的需求,并為傳言中的革命性新產品(比如一種互動電視)奠定長期的產能準備。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凱蒂·休伯蒂(Katy Huberty)指出,這正是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Tim Cook)目前在做的事情。自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于1998年把他招致麾下以來,這位運營專家一直負責管理蘋果公司的供應鏈事務。休伯蒂認為這一舉動極具“獨創性”。“蘋果正在其供應鏈中形成壟斷地位,從而使它們獲得了一種超越數量和規模的優勢。如果蘋果擁有自己的生產設備,那就意味著它的供應商不能生產惠普(HP)電腦或HTC智能手機。”她說。
休伯蒂花費了一些時間才弄清楚蘋果公司究竟想用這筆錢做些什么事情。去年10月份,蘋果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計劃在2012年花費71億美元用于資本支出項目,這一數額遠高于去年的43億美元。許多人當時費盡腦汁也想不出蘋果公司將如何使用這些資金,而且這筆錢并不包括蘋果為開設新零售店而撥出的9億美元。
即使在計入為支持云服務而建造的數據中心,在一片原本歸惠普公司所有的土地上興建占地175英畝的全新園區、以及為容納蘋果獨特的產品設計而開發的專用工具等支出項目之后,依然有大量的資本支出項目未予說明。
在與亞洲供應商進行了深入的談論之后,休伯蒂終于解開了蘋果公司資本開支的秘密,這個秘密與蘋果公司所稱的“制造工藝設備”密切相關。“設身處地為諾基亞(Nokia)、摩托羅拉(Motorola)、惠普和戴爾(Dell)等公司的供應商想一想,它們的業務極不穩定。供應商不得不為這些公司擴充產能,當產品賣得不好時,它們的利潤率就會隨之下降,”她說。“如果有位客戶主動上門對供應商說, 我來承擔設備風險,設備歸我所有,這樣你就不必為折舊費用勞神。我幫你消除掉業務的不確定性 ,大多數供應商都不會對這樣的好事說不。”
在被問及供應鏈計劃時,蘋果方面再次引述該公司就資本支出項目發布的公開聲明。在3月19日就蘋果公司將如何使用1000億美元現金一事召開的電話會議上,庫克確實曾把“供應鏈中的資本支出”歸入其他支出項目之列。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