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兜底”?
實踐證明工業園不是圈塊地、掛個牌子就能招商的。
荒廢如新都市城鎮的工業園,在武漢市郊區并非個案,還有卓爾生態工業園、蔡甸區天潤工業園、黃陂前川新城工業園、鄧南農產品生態工業園、新洲區汪集工業園等多個工業園如今都深陷“空城危機”的泥潭。
記者調查得知,蔡甸區天潤工業園處于荒廢閑置狀態,招商中心已經人去樓空,形同虛設;占地面積3000畝的漢南區生態工業園,以農產品、食品加工為產業定位,目前只有一家企業在生產。
已建成5年的新洲區汪集工業園,目前只有一家食品包裝企業入駐;黃陂前川新城工業園2010年年底正式掛牌,規劃占地5000畝,主要面向科技型無污染企業招商,如今園內大半土地處于撂荒狀態,只有3家企業入園。
這些工業園的現狀,與武漢市未來5年工業“倍增計劃”形成鮮明對比。武漢市“十二五”規劃顯示,到2015年,武漢市工業總產值將達到1.5萬億元,力爭突破1.6萬億元,“相當于再造一個武漢工業”。為了緩解武漢市區工業用地不足的情況,武漢市計劃在郊區規劃385平方公里,用于建設9個大的新型工業化示范園,解決一些招商項目難以落地的窘境。在此背景下,郊區已經在建卻處于撂荒狀態的工業園今后將何去何從令人關注。
在武漢2012年7月舉辦的治庸問責電視節目上,新都市城鎮亦被指責“有名無實”、淪為“空城”。當時,武漢市漢南區區長陳平承諾,將會妥善處理園區配套問題,確保入駐企業用水、用電需求。不過,半年過去了,新都市城鎮的情況并沒有得到改觀。
對于投資商香港·武漢華樂地產拓展有限公司而言,新都市城鎮也已經成為甩不開的包袱。由于投資人資金鏈吃緊,債務無法清償,新都市城鎮大部分廠房已被執行司法拍賣,用于清償債務。
對于武漢市漢南區政府來說,新都市城鎮同樣也是“無法承受之重”。本報記者輾轉獲得的土地出讓信息顯示,最初,新都市城鎮項目土地出讓價格僅為4.6萬元每畝,一期工程共出讓325.42畝土地,土地出讓金僅為1496.9萬元,對照目前動輒每畝百萬元的土地價格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武漢市社科院研究員黃紅云不無憂慮地表示,實踐證明工業園不是圈塊地、掛個牌子就能招商的,如果沒有科學的規劃、切實的配套和得力的協調,別說工業沒法實現倍增,“半拉子”的工業園項目也會拖累地方政府的。
漢南區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員也表示,寄望近期改善一些工業園空置現狀是不太現實的。
武漢問題
1.定位不斷搖擺
從最初旨在吸引香港企業的“武漢香港工業城”,到旨在吸引美國企業的“美國新都市工業城鎮”,再到目前以食品、飲料等企業為主。
2.缺水、缺電,配套不足
企業生產用水需靠園區施工用水管道解決等。
3.區位無優勢
周邊有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武漢光谷的競爭。
后果
招商陷入困境
一個能夠容納200家企業的園區,目前只入駐了18家企業,空置嚴重,成荒涼的“孤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