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社科院專家看來,盡管目前很多方面漲價已是事實,但是CPI還沒有轉正,所以只能說通脹還處于預期。
“明年CPI可能會上漲3.5%。”渣打銀行日前專門給記者發來“通脹觀察”指出,公眾的通脹預期正在上升。
至于物價到底會怎樣走,在渣打銀行專家看來,重點要看食品價格的走勢。
從食品走勢來看,短期內價格上升壓力有限,原因主要有四點。首先,我國今年糧食豐收形勢良好。其次,由于全球大豆豐收,食用油價格在今年同比下降17%之后,在2010年最多增長8%。第三,年初豬肉價格下跌使一些農戶放棄生豬養殖,估算2010年肉價將同比上漲15%至20%。第四,蔬菜和鮮果價格的溫和上漲之勢還將繼續。
再看占CPI權重66%的非食品價格,生產率的提高和產能過剩將在明年共同壓低價格。不過,居住類價格可能是導致明年非食品價格上漲的最主要因素。因為在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中,今年前8個月居住類價格上漲約25%,這可能會推高明年的租金。
猜想
防通脹或成宏調重點
眼下,正在負值區間運行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轉正”趨勢已非常明顯。如何防范通脹壓力,有望成為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布防”重點之一。
經濟學家張卓元認為,影響未來通脹的因素有幾個方面:一是中國經濟的恢復性增長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傳遞拉升CPI,二是到明年也不會快速收緊的貨幣投放,三是資源類價改對下游產品價格的轉移性拉動,四是天氣異常導致食品供應暫時緊缺而引發CPI“感冒發燒”。
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曾遭遇嚴重通脹,大家至今心有余悸。那么,這次的通脹預期是虛驚一場還是后患“潛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