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學生創業并非一定要走開公司辦企業之路,也可以發揮一己之長進行公益創業。創辦了培訓學校的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錢昌昊至今也不后悔當初的選擇,他曾拒絕了不少國際知名公司的錄取邀請,被不少同學視作“怪人”。近日,來自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的500余位應屆畢業生聚集在靜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聆聽歷屆大學生講述公益創業歷程,咨詢大學生社會組織創業優惠政策。錢昌昊的公益創業路讓大家對創業有了更新的認識。
另一種“創富”
公益創業起源于十九世紀80年代的歐美發達國家,在中國是最近新興的事業。以前,社會衡量一個年輕人成功與否的標準比較單一,“創富”能力成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標志。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價值觀也日趨多元。年輕人創業可以選擇創立企業,也可以選擇創立非營利性公益機構。前者能帶來直接的財富,后者則是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服務。在運作方法和營銷手段上,經營好非營利機構的難度絕對不在創辦企業之下。
2004年畢業的錢昌昊是本市較早嘗試公益創業的人之一。5年前,他調查后發現,社會對公益創業有很大需求,便選擇了這條創業之路。經過5年努力,他創辦的上海日天職業培訓學校已初具規模。
積累初期經驗
公益創業對缺少資金及社會經驗的大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在日天職業培訓學校創辦的初期,錢昌昊得到了靜安區社團局等手把手的指導,在開辦初期就有了明確的方向。他帶領大家開設了免費的咨詢平臺,由學校眾多的知名專家接手家庭教育、藝術、心理、擇業、營養健康等各類教育及家庭相關的咨詢業務。通過這個平臺,學校逐漸為家長和關心教育方面的人士所熟悉,第一批學員就此產生,在創辦后不久就實現了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