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行健:創業投資和風險基金是企業發展的新動力
2005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于12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次論壇主題為“開放合作、創新發展與風險監管——中國金融迎接2006年”。圖為香港投資推廣署官員陳行健演講。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2005中國國際金融論壇于12月15日至16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次論壇主題為“開放合作、創新發展與風險監管——中國金融迎接2006年”。論壇主要活動包括開幕式暨中國金融改革與發展主題報告和金融產業、中國證券市場峰會、企業與金融、金融與區域經濟發展等專題論壇和新浪網友“最信賴銀行”及“最滿意銀行卡”頒獎等。新浪財經對本次論壇進行全程圖文直播。以下為香港投資推廣署官員陳行健在論壇上的精彩發言: 陳行健:大家好!那么大家很關心香港的外來投資數字,在內地也很關心這個數字,在香港來說,我們一直是吸引很多的外來投資,應該來說,在亞洲地區來說是僅次于內地的,是吸引外來投資非常活躍的一個地區。
有差不多4000家各種各樣外地來的企業在香港運營,他們承擔的管理職能遠遠的超過香港這個地區,很多的都是亞太的管理中心,或者是大中華地區的管理中心,所以這個地區的輻射能力是非常雄厚的。
這里,也簡單的講一講香港的稅制,這個信息大家也是比較熟悉的,我也不多說了,香港的稅制很簡單,很低,沒有增值稅,基本上沒有關稅,對于稅務的管理是非常輕松和簡單的。我想香港現在扮演的角色,包括我們的金融中心,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內地的一些企業,也為內地的企業走出去,打造成為跨國公司一個主要的平臺。
這個平臺里面有很多的特點,包括這個金融中心,等一下我們會講一講這個里面的情況,包括它有很多的特點,包括它是貿易的樞紐,一個橋梁,聯通世界各地的渠道。這些企業到了香港,可以利用香港貿易局網絡,做貿易拓展的一個平臺和手段,所以我們香港的設施也是歡迎內地的企業來這里使用的。
這里有一個比較,我們嘗試比較一下香港、東京、上海、新加坡幾個主要金融市場、金融中心的特點。從表面來看,大家可以看到,東京股票市值是比較高的,但是,你可以看到,從外資銀行,外資保險公司的數目等等來看,你可以說,香港的國際化程度,可能要比東京更高,當然東京的主要是日本的市場,對于內地企業來說,香港這個境外市場,它的能力和空間,它的作用可能要比其他的境外地區,可能它的意義來得更大,因為它更熟悉內地企業的需要,這個可能大家聽過交易所的代表談過,有些國家是其他的國家上市,上市沒有問題,但是上市以后,當地政府對于企業的看法,往往是一些比較難處理的問題。
談一談基金管理,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到,我們的基金資產總之是4000多億美金,很多很多家的基金管理公司,有差不多17000人從事基金管理工作的,相關配套的服務人員,其他相關的專業人員,可能是法律的,其他咨詢的,這方面的配套人員的人數,和他們的素質都是很高的,而且他們基本上都是精通很多語言,為我們整個中華大地的發展,盡了自己的力量。
資本市場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到今年10月31日,這個是比較新的一個數據,大概有300多家的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目前占的比重大概有30%左右,但是它如果以新股數據來看,它占的比重要大的多,而且增長的速度更加的迅猛,后面會介紹的。去年,我們的集資總額是360億美金,印象中我們在全世界是排名第四,所以這個市場雖然很小,地方很小,但是它輻射的能力非常的雄厚,特別是為內地的企業集資的能力非常的雄厚的。
另外,大家可能也都會注意的就是所謂的創業投資和風險基金,這個也是對于企業的發展一股新的動力,可以帶來新的資金來源,新的管理方面的信息。
香港也是最大的創業投資資金的基地之一,我們保有資產有270多億美元,也有100多各種各樣的創業公司在香港操作,他們里面的從業人員不是很多,但是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很多都是專才集中在香港,他們的目光也都是放在內地,也希望為內地的發展服務。
這里有一個圖,也是談到了融資的情況,現在,就是去年的數據,香港是排名第四位,比較特別的是西班牙排名第三,因為它有一個特別的IPO,在亞洲地區香港是一個最大的集資中心。
剛剛提到了,你看到了香港的上市公司里面,有29%是內地的企業,在市值的層面上占的比重更高一點,很多內地大型的國有企業在香港上市。如果它占的成交量來看,你也可以看到,它的數據更加大一點,占了45%,可以說在香港交頭里面,45%牽涉到內地的企業,這個數據反應了內地企業所占的重要性。
再下面的數據就是新上市的公司,這個更加的明顯了,有一半都是內地的企業,而且,大型的IPO很多都是內地的企業。
這里談到了為內地企業集資的數據,大家可以看到,從93年到現在,我們為內地企業的集資總額超過1萬億港元,在集資的總額里面,你可以看到,這個市場是越來越為內地服務了,因為香港本身的公司比較成熟了,很多該上的就上了。這里簡單分析在香港上市的企業里面,分布的來源也是相當廣泛的,應該來說,各地都有,有中央群眾性的企業,有廣東的企業,有上海的企業,也有不少來自于各地的企業,這個市場可以為內地不同的企業發展貢獻服務的。
這里談一個簡單的問題,我們和中央政府設定了一個叫CPI,它是內地和香港建立的更緊密經濟關系的一個安排的協議,其中一項主要的功能,主要的部分,是方便香港的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可以更加容易的進入內地市場。
比如說以前的情況,金融服務業進入的門檻是相對比較高的,有一些服務的類別,暫時不允許來內地的,有了這個協議以后,帶動了香港,以及以香港為基地的外資機構,他們可以以方便的條件,進入內地市場,這也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一方面它可以拓展自己的營業范圍,比如說有些企業也愿意去山東,反過來說,這些新的服務機構到了內地以后,也可以為內地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所以說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我講一講我們所,我們是一個香港政府的專職部門,主要是協助外來的企業到香港來投資辦理業務,金融機構是我們服務的重要的部分,包括內地到香港的金融機構,海外到香港的金融機構,最近的趨勢還是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海外金融機構去香港發展,有很多的它不一定是很大的企業,有很多是新興的企業,他們的產品,他們的服務種類比較的特別,往往是帶來新的產品和新的觀念,從世界各地到香港來,當然很大的機會上,它下一步可能就是來上海了,這兩個金融中心之間也在不斷的互動,帶動這個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