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2005中國(上海)連鎖加盟創業展上,主辦方專門設立了“大學生創業咨詢臺”。面對大學生在創業方面的困惑,咨詢臺后的兩位“咨詢師”顯得手忙腳亂。他們一邊聽大學生提問,一邊緊急翻看手邊的資料。資料上有的,立刻“如獲至寶”般地指給咨詢者;碰到資料上實在找不到的問題,只能敷衍了事,令在場大學生深感不滿。 大學生的不滿可以理解。今天,“創業”的觀念漸漸深入人心,創業不再是4050人員的專利,大學生、白領也紛紛加入到創業者的隊伍中來。但市場風云變化,創業成功的變數很大。此時,參加創業培訓、尋求創業咨詢,以此提高創業能力就成了很多創業者的選擇。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在2004、2005兩年間將對60萬人開展創業培訓,使創業成功率達到50%。同時,大學生、海歸等懷揣創業夢想的人,在創業培訓、咨詢方面也有著巨大的需求。開業指導人員、創業咨詢人員的重要性,因此漸漸凸現出來。 開業指導員缺口巨大
上海市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從1998年起就開展創業培訓了。該中心的徐老師告訴記者,目前,在國家的職業分類中,還沒有“創業培訓師”這一稱呼,創業培訓老師一律稱為“開業指導員”。“我們學校大概有五六名專職的開業指導員,基本能滿足需要,”徐老師說,“上海市有資質的創業培訓機構一共有14家,擁有資質的開業指導員有100名左右。隨著創業培訓的需求增大,相關人才缺口肯定會越來越大。事實上,現在已經有部分不具備相關資質的人在從事創業培訓工作。”
開業指導員數量不足,質量上也似乎并不盡如人意。
在經歷了幾次不成功的職業經歷后,王燁做起了創業夢,夢想著能當上“小老板”。懷著憧憬,王燁走進了一所創業培訓機構。但學習了一段時間后,小王感覺實際作用并不大。“為了開公司,我經常出去進行一些市場調研,結果發現老師在課堂上教的和實際應用差得比較遠,”王燁說。
在采訪中,某創業培訓機構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事創業培訓的老師不一定要有創業經驗,社會閱歷豐富就行了”。然而,專家普遍認為:合格的開業指導人員必須具備創業的“一線經驗”,有相當的經營和管理能力;其次,還應掌握創業政策,包括目前創業的法律法規、行規,并且達到爛熟于胸的程度。“開業指導員必須擁有相關資質才能上崗,”徐老師肯定地說,創業者在接受培訓前,需要確定開業指導員是否具備了上崗條件。
創業咨詢師少之又少
缺的不僅僅是開業指導員,為創業提供創業咨詢的咨詢師,情況也并不樂觀。不少創業者告訴記者,在咨詢過程中,自己的問題和疑惑都沒能得到完整的答案。在2005中國(上海)連鎖加盟創業展上,復旦大學大三學生小馬表示:“創業咨詢師應該對創業政策了如指掌,最好還能結合政策給我們一些實際的指導,沒想到咨詢師卻要臨陣磨槍”。
專家認為,創業咨詢人員也不是誰都可以充當,必須持有上海勞動與社會保障局認定的“上海市開業指導專家”的資質。上海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局已經建立了一個“開業指導專家志愿服務團”,迄今已擁有600多位開業指導專家,其中1/3為私營企業主。他們通過多種服務形式,為1.5萬余名開業者提供了免費創業指導。但是,這些開業指導專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只有在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舉辦各類創業活動時,才會受邀出席,為創業者提供服務。在上海,專職的創業咨詢人員少之又少,根本無法滿足廣大創業者對創業咨詢的需求。
“創業智囊”何處尋覓
記者了解到,在有資質的創業培訓機構中,“創業智囊”的質量還是能夠得到保證的。譬如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創業培訓的教師是由來自華師大、華東理工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以及政府機關、開業服務指導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的專家所組成;創業指導專家主要由擁有豐富企業經營實踐或管理經驗的教師、專家、成功創業者組成。上海市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的師資則來自政府部門領導、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以及營銷、融資、法律等各行業專家。
除了去相對權威的培訓機構求助“創業智囊”外,還可通過完善的創業服務中介機構尋找智力支持。比如人才市場報下屬金白領廣告公司近日成立了“速贏創業服務中心”,融合上海工商經濟進修學院等三家培訓機構的智力資源,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分科目的咨詢、培訓和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