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突破創業7關連載(11)
cye.com.cn
時間:2006-8-20 16:49:46 來源:創業網cye
作者: 我來說兩句 |
|
 |
|
因為感受到土地在傳統農業中產生的財富非常少,早年的黃玉蛟棄農加入了進城打工者的隊伍,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他走南闖北,甚至到過香港打工。在積累知識的同時,也存下了一些錢。有了點積蓄后的黃玉蛟像不少創業者一樣,拿著10萬元,急于想做30萬元的生意。
最初,黃玉蛟看中了一個食品項目,他傾其所有開始建造工廠,想就此擺脫打工者的身份,做個企業家。當風風火火地蓋起廠房后,他很痛苦地發現再也沒有錢買設備和原料了。他想去找銀行貸款,但當時貸款對民營企業的條件近乎苛刻。
幾番碰壁后,筋疲力盡的黃玉蛟只好看著自己的新廠房因無力維持而被拆除。這樣一來,打工幾年攢下的積蓄就煙消云散了。黃玉蛟不得不再次出門打工。
今天的黃玉蛟已經記不清楚他先后辦了多少個夭折的工廠了。據他回憶,2000年以前的創業都沒有擺脫先造后拆的失敗循環。每每蓋起一座工廠,就再也沒有資金去買設備、買原料,無奈中眼巴巴地看著自己的新廠房隨著財富夢想一起坍塌。造啊造,拆啊拆,這個農民出身的男人一再為廠房傷透了心,為自己付之東流的血汗錢傷透了心。
黃玉蛟之所以屢屢建廠、屢屢挫敗,并非是因為他比別人更倒霉,而是他的個人創業理財能力較低。
相比之下,秦紅英的理財能力在其企業后來的發展中就充分顯現了出來。2000年時,隨著學生服的市場渠道逐步打開,原有的60多平米的小廠房急需擴大。2年多的時間里,秦紅英雖然賺到了幾十萬元,但是建新廠既需要解決地皮和建廠資金的問題,又要添置設備,核算下來至少需要120萬元資金。看著自己手中不足一半的資金量,秦紅英遇到了創業以來的第一個大關口。但她很快就找到了解決之道。經過半個月的走訪,秦紅英找到了近郊一個中學,這個學校之前曾開辦過一個校辦工廠,廠房建成不久后,因為銷路不好,投資幾十萬元蓋起的廠房就閑置在了那里。秦紅英決定先租廠房,然后用手中的錢購置新設備。很快她談好了廠房租賃合同,并添置了新設備。
新廠房離市區比較遠,原先跟她干的下崗姐妹們都不愿意奔波,秦紅英想到了一個方法,她根據這些下崗姐妹們的住址進行分區,并且出資幫助她們在就近的市場、商場租賃攤位,將原來小廠房中的舊設備分發給每個小組。這樣這些下崗姐妹們每月只需交給秦紅英100元設備使用費,就可以在自家門口開辦裁縫、扦改業務。當然,賠本的生意秦紅英是不會做的。每次廠中有新款式的服裝制作出來,她都印刷成小冊子發到這些裁縫鋪,由這些下崗姐妹幫忙進行宣傳和銷售。這一招不但讓她又開辟出了一個新的低成本銷售渠道,而且原先的陳舊設備依然可以進行有效的利用。關鍵是這些小裁縫鋪的存在證明了秦紅英工廠的實力,秦紅英由此接到了不少學校的校服訂單。
從我們多年從事創業研究和市場調查的情況綜合來看,創業理財應“從每一筆收入、每一份資產”開始,即使每一筆收入或資產中扣除固定開支及折舊之后所剩無幾,也不要低估微薄小錢的聚斂能力,1000萬元有1000萬元的投資方法,1000元有1000元的理財方式。
不要忽視小錢的力量,就像零碎的時間一樣,懂得充分運用,時間一長,效果驚人。最關鍵的問題是對資金運用要有一個清醒而又正確的認識,樹立一個堅強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
|
免責聲明:
凡本網具體標明“來源”的所有文字、圖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果您對本站文章版權的歸屬存有異議,請立即致電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