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勝龍是瓶瓶綠光創始人,他做了幾個木制的小屋子放在學校宿舍樓、教學樓下,號召同學們把喝過的飲料瓶捐出來放到小木屋。同時,找到各個企業,把他們的廣告牌子放到小木屋上,來收取廣告費用。這兩項收入用來幫助貧困山區的孩子念書。但評委老師提醒他,項目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校園廣告商,而是校園拾荒者,拾荒者可能會把小木屋的瓶子拿走,因為這本來就是他們的“生意”。經過創業實踐階段,任勝龍巧妙地把問題解決了。他把木屋中積累的瓶子直接賣給拾荒者,瓶子本身要拉出去賣,也需要運輸費用,直接給拾荒者之后,不但省心,還能把他們納入自己的鏈條中,成為“同盟者”,而非競爭對手。他因此了解到,每種商業都有自己的鏈條,必須做到和利益相關者共同存在,自己才有生存的空間。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陳紹鵬說,賦能是他們的一個重要目的,相比于國外,國內公益創業本來發展是在初期階段,這些公益創業者最需要的不是錢,而是專業的能力。“給錢是一部分,聯想的錢也有限。我們更有優勢的地方是企業積累沉淀下來的知識、經驗和能力,這可能比錢更有價值。”
圈子就是資源
王俊曉是十二鄰社區項目創始人,他覺得賦能其實是給公益創業者持續走下去的能力,但有一種軟環境更重要,那就是圈子。他的項目地處上海,主要讓空巢在家的老人說出自己的故事,用他的戲劇手法排練成節目,免費在社區演出給其他人觀看。道具、場地均由社區提供,需要費用的地方就是他的工作人員。他已經理解人際圈子的重要性,社區居民在不了解的情況下,根本就不讓他進去,只能通過熟人介紹。這次來參加聯想的活動也是業內朋友告訴他,并在其間幫他做了不少志愿者工作。
經過訓練營培訓期間的幾天接觸后,28強選手都互相認識,大家建立了一個QQ群,平時就在群里聊天。哪個項目有什么事情,很快就能傳遍。即使比賽結束后,大家還可以經常聯系,了解近況,互通有無,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下子多很多。這只是顯性的聯系圈子,更多的是經過這次比賽,大家Cye.com.cn都認識了很多公益界同仁,企業界的領袖。做公益事情,籌到資金的前提是信任,人際溝通就更加重要。幾個成熟點的公益組織在前期成長中,無不是利用自己原有的關系度過困難期。只有相熟的朋友了解你,更有可能提供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