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預訂系統中央化管理的優勢
相對于零散的酒店經營者來說,預定系統中央化管理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幾乎所有的國際連鎖酒店都有著屬于自己的一套中央預定系統(CRS),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
通過建立中央預定系統,酒店集團大幅度降低了酒店物業在預定部門和前臺的人力資源配置,方便收益管理部門進行統一收益分析和房價調控。同時避免了酒店隨意定價,從而追求每間可賣房凈收益(REVPAR)的最大化,根據橫向比較目標城市和目標市場的各項數據進行用戶行為分析,制定預算和收益策略。
同時,通過共享CYE入住過本集團酒店的客人的資料和喜好,酒店管理集團可以用更完善的方式對入住酒店的客人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譬如:在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入住過的穆罕默德是一位伊斯蘭教徒,他的資料被鍵入了麗思卡爾頓的全球客戶信息系統(Mystique),那么當他入住上海麗思卡爾頓酒店時,當酒店員工在他的房間里放上了一本古蘭經,并為他特別制定了一份回教徒的早餐菜單,對于客人來說,這該是多么大的一個驚喜啊。正是這種驚喜和讓客人意想不到的服務,更讓客人記住了酒店品牌,從而更進一步的成為了酒店的忠誠客戶。
而在這個方面,國內相當大部分的酒店作的還是非常不夠的,在國內,酒店的預訂過多依賴于直接致電酒店或借助旅行社以及國內訂房網絡(諸如攜程旅行網或藝龍旅行網等)預訂。這種被動接受預定的銷售模式不僅大大增加了酒店的分銷渠道成本,相比擁有中央預定系統的酒店,沒有中央預定系統的酒店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明顯的不利地位。
筆者針對上海盧灣區和靜安區數十家平均房價相近的五星級酒店進行調研時發現,國際酒店管理集團旗下的酒店,通過中央預定系統(包括直接致電酒店預訂)、團隊入住、通過國內外訂房網絡預定和其他方式預定的散客的比例分別是32%、38%、12%和18%。而在沒有中央預定部門的國內酒店集團下屬酒店,這個比例則成完全相反的態勢,分別為7%、45%、30%和18%。這種過于依靠旅行社和訂房中心的現象決定了沒有進行預訂系統中央化管理的酒店淡旺季明顯,容易出現淡季過長、受季節影響過大等現象,也容易形成訂房中心對酒店的價格倒掛,使得酒店失去對價格的主導權。這對酒店的管理者控制客房數量和成本以及預算評估都是相當不利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