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道理:
1、要得到真正授權必須讓老板心理上過“三關”
在企業中要得到中長期穩定的授權,方法不是沒有,這就是要讓老板在心理上過“三關”。老板通常會關心三個問題,第一關會問:“他有能力嗎?”,這是能否成為一般干部的關鍵。不要把老板都想得那么任人惟親,在中層和基層干部任命上,他們并不糊涂。老板會通過某人過去的經歷,或是目前的關鍵事件來觀察。要在千百人中脫穎而出,必須做出讓老板留下深刻印象的事,形成最初的能力認可。
第二關的問題是“他是我的人嗎?”,這是能否成為重要干部的根本。此時不論事而論心,也就是說,事做錯了不要緊,心意對了就行。夫妻之間就有這種典型的例子,明明氣候不冷,但丈夫出差時,妻子還是拼命地向箱子里塞衣服。這些都是累贅,做老公的一邊恨得要死,一邊卻在想,還是媳婦疼我呀!那么,想成為重要干部的人無妨也自問一句,老板感覺到你心疼他了嗎?
第三關的問題是“他能按我的意思做事嗎?”,這是能否成為高級干部的分水嶺,即使目標相同,方法不一致也會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二戰后,斯大林之所以對內部進行驚世駭俗的“大清洗”,主要不是因為和其他領導人目標不同,而只是在如何建設國家上的方法不同,但這種分歧就足以讓弱者致命。
這樣看來在三關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后兩關,恰恰都是需要用過程來表現的。職業經理人出于對能力的自信,忽視過程溝通與心理交流,這樣必然無法得到進一步授權,從而無法保證良好結果的可持續性。
2、過程匯報的尺度如何掌握?
得到中長期穩定授權后,可以適度減少過程匯報,但針對不同的上司,具體做法還是大相徑庭。總體上講,如果領導人一線經驗很豐富,專業性強、信息全面,那么下級只匯報結果或階段結果是可以的。因為上下級不存在原始數據上的分歧,所以跳過細節會提高效率。但如果領導人信息過少或信息不真實,通俗講就是處于外行狀態時,下級就一定要匯報過程,否則雙方對具體思路就很難達成一致。這個時候,扛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大旗,堅持自己的方式,即使成功了也是代價慘重的。心理學中有一個原理---“恐懼產生攻擊”,在老板本已信息不足時,總是會有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式的恐懼,這時候你還略過過程中的信息匯報,會使老板產生強烈的不安全感,進而不自覺地做出攻擊行為。故而,過程匯報的尺度和被授權的程度有關,更與授權者的能力水平相關。
大道理:
樂羊幸存與白起之死
中國幾千的歷史中,此類失誤在諸多名將身上也屢見不鮮。有一篇人們耳熟能詳的古文叫做《樂羊子妻》,那個在妻子勸導下奮發圖強的樂羊后來成了魏國的名將。作為魏氏集團的“空降部隊”,樂羊受命率大軍出戰中山,忍受了親生愛子被中山國王烹殺之痛,歷盡艱難全勝而歸。樂羊自認功高蓋世,魏文侯笑而不答。慶功宴后,樂羊得到錦盒一對,打開來看時,卻全是群臣攻訐之奏章,貪污殘忍、自立為王等等,任何一條不實之辭都足以致命。樂羊汗如雨下,這才知道過程匯報是如何的重要。第二天負荊請罪,文侯道:不是寡人誰能用得了你呢?不是你誰能幫寡人成就功業呢?
樂羊是幸運的,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他遇到文侯這樣的明主,僥幸逃脫大難。幾乎同一時代的秦國武安君白起就沒這么幸運,由于專注作戰缺乏過程溝通,他在打敗紙上談兵的趙括之后,正欲揮師滅趙之際,秦王受人挑拔將其召回。此君自恃為秦攻下城池七十余座戰無不勝,不知反省自身而始終滿懷怨氣。秦昭襄王51年,戰神白起被最終賜死。白起自刎前拔劍長嘆:有功反誅天理何在。
遍翻史書,枉死的將帥并不只白起一人,近如明之袁崇煥等人,背后也或多或少都存在著這樣的管理策略問題。為將者的生存之道,有時明知降低效率、易出分歧,也不能不匯報過程。古往今來多少名將不諳此道,沒有針對環境的不同而調整自己精力分配的比例,只善謀事不善謀身,功大賞薄還是好的,身首異處原本也不稀奇。
總結:
過程匯報實際上是企業內部的一種重要信息互換,這是企業良性發展的最重要條件之一。不能因為對結果關注就完全忽略過程,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企業的最高管理者必須接觸實踐,主動去收集信息,保證信息來源的多樣性和公正性,這樣才能減少下級在信息溝通方面投入的精力,從而使那些不擅長后方協調的將帥也能專心打好前方的戰役。沒有明主何來名將?企業提高效率先要從老板做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