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方案對醫藥商業的贏利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總體上挑戰與機遇并存。
商業模式是企業發現利潤區、創造新價值的贏利之道。2009年的新醫改政策,悄然改變中國醫藥商業利益格局的同時,也給醫藥商業的贏利模式帶來了巨大刺激,甚至已經動搖一些醫藥商業公司現有的贏利基礎。在這蘊藏著挑戰與機遇的對沖環境中,醫藥商業模式的生態裂變,已不僅僅是商業公司自身單純的游戲規則的改變,而且深刻影響行業的未來發展走向。
面對市場壓力和整體環境的變化,醫藥商業公司也應審視自已的戰略定位與贏利模式,充分認識新醫改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在新一輪產業重組和市場集中的進程中,找準自己開創未來新局的市場機會,并做出正確的戰略選擇。
“一步到終端”仍是主旋律
不可否認,近十年來以“流程制勝”的快批模式是一種具有行業創新意義的商業贏利模式。快批模式強調“現款現貨”、“高效率、低成本、低毛利”,這種競爭之道使得一批新興醫藥批發企業如九州通、安徽華源、四川科倫等異軍突起。
然而,近年受政府嚴控流通渠道層級治理、行政干預醫療招標配送的壓力,快批模式如不“隨需而變”,也會愈來愈跟不上醫藥產業的步伐。于是,“快批”之后,“快配”以及“快配”基礎上的“快批+快配”、“快配+深度分銷”、“快批+快配+深度分銷”等,成為醫藥商業流通領域的又一次模式創新,一些企業也在創新變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像廣東英達爾,早在國內醫藥商業流通開放初期就切入藥品快配。“盡管當時叫廣東英達爾藥品配送中心,但我們專注做藥品快配的定位非常清晰。”英達爾董事長徐鳴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