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2010年上海樓市的銷售額和銷售面積雙料冠軍,仁恒的一位人士毫不懷疑“肯定是萬科”,但最新數據顯示,實際上是上海綠地集團重奪了這兩項冠軍。
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近日透露,綠地目前在全國23個省、43座城市均有投資項目,在建房地產項目面積超過2500萬平方米,2010年的經營收入將超過1250億元,利稅超過140億元。
不同于萬科模式的是,不少業內人士坦言,相對而言,綠地的“紅頂”模式很難復制。
“紅頂”模式
多年來,對于“紅頂商人”的稱謂,張玉良多少有些無奈,但綠地近幾年“做政府想做的事”的發展思路,則將“紅頂”的積極一面充分發揮,成為實現快速發展的獨特模式。
2010年12月30日,上海最后一批重點的地塊出讓,頗受關注的上海嘉定被退地王最終被綠地以底價19.345億元獲得,相比2010年1月寶華集團競得該地塊時超過24億元的成交價縮水近兩成,折合樓板價僅9774元/平方米。
在業內唏噓綠地又撿了個“大便宜”時,鮮為人知的一面是,該地塊條件苛刻,非一般企業愿意碰:保證金高達出讓總價的30%,6個月內動工,且有5%的保障房配建要求(定價僅為該地塊開發的商品住宅售價的60%,房型和建筑面積則需與住房保障事務中心協商)。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因為退地,該地塊耽擱了近1年時間重新入市,嘉定區政府希望能有一個開發節奏快、資金實力強的企業來接盤,綠地則是理想對象。
在嘉定此幅地塊上,將綠地“做政府想做的事”的思路充分展現:積極拿地,保證地塊順利出讓開發;在保障房層面,再次主動為地方政府“分憂”。表面來看,似乎綠地做著討好但吃力的事情,遠沒有運作普通地產劃算。但這種模式為綠地在連續多年的調控復雜環境下,找到了快速擴張的捷徑。“依靠這樣的模式,綠地能拿到其他人很難拿到的大項目。”一位地產業內人士坦言,這是業內絕大多數房企望塵莫及的。
剛剛過去的2010年,綠地的擴張讓人眼花繚亂。綠地集團先后啟動高鐵鄭州站站前廣場、高鐵濟南站站前廣場、延安新城、南昌·綠地中心、大連·綠地中心、世界第三高樓 武漢綠地國際金融城暨綠地中心等等,總建筑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2010年12月18日,綠地集團在南京投資開發的世界第七、江蘇第一高樓 450米的南京·綠地中心正式開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