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濤VS高燃:80離職, 70登場 “百度”一下,高燃的相關網頁181000篇,都和那個被媒體熱炒的“80后”創業者典范、MySee總裁有關,他上過央視、衛視,個性張揚。 278000篇,郭濤的網頁更多,但真正和他及紅孩子有關的網頁,只有一篇,只有一句。
后者比前者大了整整10歲。
如今,高燃離職,郭濤接手MySee網。
上任
“我們做過傳統生意的人,首先想的是如何增加收入, 壓縮成本,盈利是第一要務。”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商業理念,使投資人把郭濤架到了MySee網總裁的位子上。
這之前,盡管名不見經傳,但郭已小有成就。在慧聰國際10年,他一度是叔叔郭凡生炙手可熱的接班人;慧聰上市前半年掛冠而去,組建投資公司,投資電視劇《喬家大院》大獲成功;之后與朋友一起創辦網上嬰兒產品零售企業紅孩子,至今已獲得兩輪風險投資,團隊匯集了包括慧聰網、卓越網、家樂福、e龍等企業前高管,企業已步入良性發展期。
11月16日,郭到MySee報到。在許多人看來,這有點“拉郎配”的味道。
“我到的時候,MySee的狀況相當嚴峻。”17日,在清華啟迪科技大廈A座6層,郭濤指著一些落滿灰塵的工位說。“我要把那些從來不曾坐人的工位去掉,把不必要的辦公面積退掉,節流與開源并舉。”
據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了解,MySee和紅孩子是同一家風險投資商投資,郭到MySee相當于是“臨危受命”。在郭到任之前,VC的200萬美元在不到1年時間里已經分文不剩。
“我來除了帶來投資人新的投資,更重要的是憑著自己原先的人脈積累,給MySee帶些收入與合作進來。下一步,我希望MySee的業務垂直化,要讓企業腳踏實地往前走。”
帶著投資、訂單和新設想,郭濤信心滿滿,走馬上任。
離職
“當我們為一篇稿子疲于奔命,追著企業家問一些不咸不淡的問題時,高燃卻利用采訪機會,遞上了自己的投資計劃書。”一度,許多80年代的IT記者在見面時,都會如此感慨一番。
按照媒體的表述,高顯然是一個善于創造機會、把握機會的高手。
1年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和高燃及他的團隊在搜狐所在的威新大廈二樓一家餐廳用餐時,曾聽他當面講過這些后來廣為人知的融資經歷:
2003年自清華新聞系畢業的高,進入一家報社工作。2004年楊致遠來華,高燃利用采訪機會,在嘉里中心的電梯里堵住了他,把自己的商業計劃書遞給他,沒有回音。之后,高把自己的商業計劃書給了蔣錫培(無錫遠東集團老總),蔣給了高燃100萬人民幣。2005年2月,MySee成立。8個月之后,高經人介紹,認識了風險投資公司北極光的老總,拿到200萬美元。
“MySee燒錢的速度太快了,幾十個人,每個月要燒掉100多萬,辦公室光裝修就花去100多萬。”一位接近投資人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說。
“有人告訴我,創業是條不歸路,創業其實是一個解救創業者的過程。”高燃在自己的博客中說,“我們可以把公司比作一間沒有窗戶,沒有門,也沒有天花板的房子”,“如果沒有外來的空氣,創業者的后果當然就是死亡。”“賺點小錢的話,就如同在房子的墻壁上鑿了一個小孔,經常有新鮮的空氣進來,但數量不足以維持一個人的生存。”“如果賺了大錢,就如同開了一個窗戶,有非常多的空氣進入,在房子里呆著就會活得很好。”
“VC呢?VC就是一個扔氧氣罐的人,如果你賺的錢很少,他就給你扔很少的氧氣罐,至于你是不是能活下去,那不是他考慮的問題,要記住,VC從來不是雪中送炭的好人,從來不是活雷鋒,他最最喜歡的動作就是錦上添花。”
“如果你賺的錢很多,開的窗戶足夠大,他就給你扔足夠多的氧氣罐,讓你活得越來越好。如果你活不下去,那你要當心,VC離開你的日子就很快了。” 高燃說。
“沒找著北就去找錢,或者拿著錢去找北,你希望投資人會有多大耐心?”這位接近投資人的業內人士說。
70或者80
與背負傳統價值觀,在現實中前行的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人相比,80年代的人個性張揚、敢想敢干。
不過,互聯網如今依然是70年代的舞臺:陳天橋(盛大CEO),1973年生人;江南春(分眾傳媒CEO),1973年;王雷雷(TOM在線CEO,1973年;丁磊(網易CEO),1971年;馬化騰(騰訊CEO),1971年……
話題扯遠了。
不過,與70年代人相比,80年代人還需用沉穩、成熟與企業盈利來證明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