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投資豪賭08年新媒體 下一個分眾在哪里? 分眾的成功將以樓宇電視為代表的新媒體爭奪戰重新激活,機會不僅在電梯口,大賣場、高校、鐵路、公交、醫院、藥店、候機樓、銀行……處處都有“礦”可挖,有“金”可淘。盡管800億元的中國廣告市場能否容納下一個分眾尚有爭議,但風投們早以重金下注,一場關于新媒體的豪賭盛宴已經開始。
豪賭從樓宇電視開始
“一塊價值3000元的液晶電視,竟然能被賣到60000美元。”
訊迪傳媒創始人鄒宏魁對自己的發現不免有些驚訝。驚訝之余,他又添了幾分自信,“現在,我們訊迪在北京、上海的高校里已經安裝了近1000塊液晶電視,怎么著一塊也能賣到6000美元吧。”
一心想在大學校園里復制分眾模式的鄒故意降低了自己的期望值,他一邊看著納斯達克的交易系統,一邊跟記者聊著分眾的股市行情。
2007年元月5日,分眾當天的開盤價為70.50美元,收盤價為68.86美元,分眾的總市值為36.1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82億元)。
如果按照2006年1月,分眾合并聚眾時樓宇電視總屏數60000塊來計算的話,一塊液晶屏的溢價已經超過60000美元,分眾通過資本之手確實創造了讓一塊普通的液晶屏升值156倍的神話。
這確實是一個讓人難以相信的資本神話。
2003年5月,分眾傳媒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江南春任CEO。這個月,分眾獲得軟銀中國5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此后,隨著鼎暉、TDF、美商中經合等眾多國內外VC對分眾1000多萬美元的第二輪投資,由分眾率先發起的第一波圈樓運動開始了。而在2004年9月,國際投資基金凱雷把1500萬美元投向了分眾的競爭對手聚眾傳媒。同年11月16日, UCI維眾投資、美國高盛公司和英國3i公司共同投資3000萬美金入股分眾傳媒。
隨著2005年7月13日,分眾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中國樓宇電視的價值得到充分釋放。一個等電梯的4分鐘時間會被開發成一個超過10億元規模的“無聊產業”。分眾的成功將中國樓宇電視媒體帶入了一個黃金時代。也為分眾背后的一批風資投資者創造了天價收益率。
2006年元月,分眾以1.1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電梯平面媒體廣告運營商框架媒介。框架傳媒的創始人漢能投資的陳宏對自己的得意之作,興奮之情難以形容,“我們的投資收益超過50倍。”
三天之后,分眾又以9400萬美元現金、2.31億美元的股票收購了聚眾傳媒。分眾成為中國樓宇電視的老大,市場份額占有率超過95%。分眾在納斯達克的股價也是一路上揚,最高時達到73.12美元,比IPO時的17美元高出430%。至此,由至少9家風投主導的中國樓宇電視的豪賭盛宴就這樣完美收場。但關于中國樓宇電視的資本故事卻才剛剛開始。
“在中國樓宇電視已經覆蓋的7萬多棟樓中,每100棟樓當中,有94棟樓里面有分眾的液晶電視。”在2006年12月11日的一次論壇上,江南春告訴與會嘉賓,分眾已經開始5大戰線并行了:樓宇電視、賣場電視、框架廣告、手機廣告、LCD廣告。”在2006年9月30日,分眾的第三季度未審計報告顯示,來自賣場電視、手機廣告的收入分別為730萬美元、350萬美元。
業內人士認為,由樓宇電視衍生出來的新媒體“豪賭盛宴”已經開始轉向。
下一個分眾在哪里
新媒體瘋狂圈地,風險投資瘋狂圈“屏”。新媒體爭戰似乎愈演愈烈。從江南春與虞鋒兩個男人在電梯口的“決斗”,演變成了賣場、高校、航空、鐵路、醫院、藥店等諸多場所的“群毆”。從樓宇“巷戰”走向全面對決。下一個分眾會在這場決戰中勝出嗎?
2006年12月7日,致力賣場電視廣告業務的璽誠傳媒放出消息,第三輪成功融資超過2400萬美元。璽誠傳媒首席運營官曹志高向記者透露,此次主要的投資者為美林(亞太),而公司原股東美國紅點投資基金、華盈投資、集富亞洲、住友商事亞洲資本和惠通投資等都追加了投資。記者了解到,集富亞洲、住友已經在其第二輪融資中投了2000萬美元。
曹志高對記者說,在賣場電視的競爭中,璽誠已經與分眾平分秋色。從綜合性大賣場家樂福、易初蓮花等到建材超市百安居,璽誠都已經簽定排它性協議。
目前,璽誠的液晶屏數已經達到30000塊左右。曹向記者暗示,2007年春節前后,璽誠在賣場領域還將有一個大動作,現在不便透露。
顯然,對于消費者購物前的廣告宣傳效應提升了風投對璽誠傳媒的收益想象。這也是繼樓宇電視之后,獲得風投巨額資金的又一領域。當然,風投的興趣遠不僅于此。
在高校領域,上海的信語通拿到IDG的100萬美元投資后,很快又在第二輪融資中拿到IDG、英特爾的資金。信語通將目光鎖定在高校食堂。而它的直接競爭對手零巨傳媒也在成都、重慶等高校食堂開始安營扎寨。
原先在一家投行工作的訊迪傳媒創始人鄒宏魁則出人意料獲得了北京、廣州、上海等地高校教學樓、宿舍安裝液晶電視的許可。行事低調謹慎的鄒告訴記者,訊迪的初步目標是先在北京、廣州、上海布局,然后向內地重點城市延伸。初步計劃在2007年5月份開始第二輪融資。
在航空領域,航美傳媒拿到了鼎輝的投資,該公司創始人郭曼告訴記者,“航美已經與9家航空公司簽約。之前,航美買斷了一些廣告公司對一些航空公司的廣告經營權。下一步,航美將加速在機場的布局。”
在鐵路、地/城鐵領域,廣源傳媒第一個拿到鐵道部門的牌照。廣源傳媒拿到了聯想創投的資金后,美國蓮花私募基金投入了1600萬美元。目前,廣源傳媒已經和全國17個鐵路局中的80%簽訂了排他性的合作協議,期限長達15至20年。而已經獲得了上海地鐵一號、二號線近4000個視頻終端的使用權的數碼媒體集團第二輪融資成功,引入包括Sierra Ventures、NIF SMBC Ventures和Gobi Partners的4個投資者在內的3000萬美元注資。
在醫院、藥店領域,“炎黃健康傳媒”拿到了軟銀的500萬美元投資,而中國醫師協會和互力傳媒聯合主辦的“健康傳媒”已經進入第二輪融資,美國老虎基金與晨星共同投入了2000萬美元。
由于分眾的示范效應,風投對新媒體的豪賭已經白熱化。數輪投資已經不新鮮。一位創投人士告訴記者,他已經從風投熱炒新媒體的浪潮中嗅到了IT泡沫時代的味道。
2008年的整合
“這么多新媒體在尋找生存空間,不可能都會上市,總有一些會死掉或者被并購。”清科公司總裁倪正東告訴記者,“一般風投從投入到退出大概3-5年。2008年將是新媒體的整合年。”
而對于能不能從眾多新媒體中產生又一個分眾來,各方人士也是觀點不一。
剛剛由“江蘇投資聯盟”主要股東投資5億元成立的世華聯合基金公司總裁卞華舵告訴記者,目前在樓宇之外的大賣場、地鐵、火車站、機場、醫院、大學校園等各種場所,這些領域不可能再出現一個類似分眾這樣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凱雷投資公司的董事總經理祖文萃則持反對意見,他認為合并后的分眾只是在樓宇廣告這一細分市場占據了絕對優勢,但不排除在其他領域還會有創新的公司出現。
業內人士分析,眼下的新媒體還處于第二次跑馬圈地階段,此時的競爭還在于網絡搭建。第二階段不可避免要進入內容競爭、傳輸方式競爭與廣告市場爭取階段。
一位傳媒界資深人士告訴記者,過去的2006年,中國傳媒市場份額在600-800億元左右,隨著新媒體市場競爭的加劇,傳統媒體的生存環境將更加惡劣,而新媒體之間的并購整合也很快將拉開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