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投的企業中只有一家準備上創業板。"蘭馨亞洲副總裁楊瑞榮說。他沒能透露具體是哪家公司但傳言中"沖刺"創業板的茁壯網2009年獲得了3735萬美元的融資其中"蘭馨亞洲3000萬美元達晨創投5000萬人民幣"。
人民幣基金會否是外資機構的靈丹妙藥?
創業板開啟前中華創業投資協會曾公布過一份調查報告:外資VC/PE機構對設立人民幣基金具有濃厚興趣。比例高達97.4%的參與調查的VC/PE機構表示有興趣或考慮未來設立人民幣基金只有2.6%的外資VC/PE機構沒有興趣設立人民幣基金。
歐華律師事務所DLA Piper合伙人李大誠卻認為"若站在今天去預測創業板會在多大程度上讓外資機構轉投人民幣基金我的回答是零。"
"很多機構盡管對人民幣基金表示了興趣但興趣是興趣并不意味著會付諸實施。"業內人士說倘若能去做個調查"那些既有人民幣又有美元基金的外資GP美元仍然是投資的主流。"
以紅杉中國為例盡管其人民幣基金早在2008年7月就已經籌集完畢但1年的時間內其總共就投資了兩個項目一個是線下的鉆石連鎖網一個則是風能設備的企業。
"拿了境外的錢就必然會選擇境外上市而人民幣投資的在納斯達克,香港上市也是不現實的。"北京的一家外資VC人士說。
李大誠認為國內創業板作為退出渠道有顯著意義但短期內還不算是真正的市場。從海外經驗看創業板的限制應該比主板市場少;中國的創業板卻只是比主板市場規模小了一點"這意味著仍然不夠市場化"。他說:"中國的創業板在多長時間內能有足夠的交易量可以讓在這個板塊上市的公司進行股權融通?不知道。"
即使國內"中小板,創業板"機制都成熟了且"不確定性"也減少了"海外IPO在選擇多樣化方面仍有優勢"上述VC人士說游戲類公司等可以選擇東京交易所IT公司適合去納斯達克而新能源則有法蘭克福市場。
|